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开口读”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读”是学生的语文能力之一,一个学生只有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他才能去说、去写,从而提高语文成绩。在笔者看来,“开口读”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几点:一是“开口读”是思维训练的必经途径;二是“开口读”是语感训练的常规要求;三是“开口读”是理解文义的源头所在;四是“开口读”是积累记忆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开口读;语文;语感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读过诸多关于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参加过多次培训学习,专家论述、学者研究、名师示范等。归结得出一句话:语文学科很重要。在极其强调教学质量的今天,诸多理论研究固然重要,然而要很接地气却不容易。
  一、“开口读”的教学现状
  “开口读”区别于“朗读”。“开口读”要求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朗读”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诸如要有感情、要入情入境、要轻重缓急等,是建立在读懂了的基础上的。关于“朗读”,相关论述早已文如瀚海,而关于“开口读”的研究却是很少人涉及。这或许被认为是平常的事,不必在意。但往往被忽略了的、最平常的事,却是最要紧的事。我们知道,上课要备课、写教学设计。那么我们看到,无论是部编版、人教版、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师用书,还是我们收集查阅的网络资源,但凡写教学目标的时候,有一条是必写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我们是否真的做到了每一课、每一个学生都达成了此目标?且不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仅就“通顺、流利”而言,我们也未必做到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留意到一些现象:语文成绩好的学生,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且不论感情有否);语文成绩一般的学生,能基本把课文读通顺,谈不上太流利;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开口把一篇文章读完都是一件费劲的事,更谈不上通顺了。由此看出,“开口读”对学习语文有多重要。“读”作为学生语文能力之一,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经历无不证实:学生只有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才能知道如何去说、去写,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二、“开口读”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读书”首先当然是开口读、大声读,读通顺、读流利。在笔者看来,“开口读”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以下几点。
  1.“开口读”是思维训练的必经途径
  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一个没有很好掌握语言这一思维工具的人,其智力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加强语言思维训练,而“开口读”就是必经途径。但纵观教学现状,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顾此失彼,忽视了二者的关系。大多数教师惯常的做法都是把“讲”放在首位,四十分钟课堂,老师恨不得要讲三十五分钟,甚至更长。但当我们想请一位学生单独起来开口读书的时候,举手者寥寥无几,且这些举手的学生往往多数是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若我们非得请不举手的学生起来读,往往会遇到学生站在座位上或不知所措、或读得断断续续、或错字漏句等等的尴尬情景。因此,要加强学生语言思维能力训练,就要从“开口读”开始。
  2.“开口读”是训练语感的常规要求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直接、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为本,培养语感尤为重要。因为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所以,“开口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常规要求。笔者现任班级是从四年级接手的,该班学生的第一节语文课的第一次读书声让人难以接受,声音小且不整齐、毫无语感可言。也就是从这一节课开始,笔者狠抓读书习惯:老师范读、老师带读、学生齐读、提问学生读……一个单元后,笔者布置了一项特别的语文作业:本学期剩下的课文,每一篇课文学习之前,安排一个学生单独读。要求是:读通顺,读流利;抽签分配任务。在笔者看来,只有把文章读通顺、流利了,学生才能在感悟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和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上做文章。
  3.“开口读”是理解文义的源头所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里,笔者不由得想起了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读书的情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寿镜吾先生教孩子读书并不释其义,只是让学生开口大声读,他深信,孩子们读着读着就会明白当中之义。虽然“小鲁迅”不喜欢这么读书,但正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日后的鲁迅先生取得了世人皆知的成就,可见读书对理解文义的重要性。
  4.“开口读”是积累记忆的前提条件
  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关键在于其是否会主动积累知识,并将之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开口读”是背诵、积累和记忆的前提条件。这里所说的“开口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死记硬背,需要学生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通过长期的“开口读”,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古人十分看重记诵,强调学生要多读多背,熟读成诵。而现今的学生语文水平明显底气不足,最根本的原因少开口读,不愿开口读。夏丐尊、叶圣陶曾撰文指出:“读,原是很重要的,从前的人读书,大都不习文法,不重解释,只知在读上用死工夫。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说到这里,笔者想对教材编写者们提点小建议:选文宜少不宜多;选文宜短不宜长;选文宜精不宜杂。笔者觉得,现行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教材对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学习负担。有些选文要让学生“开口读”似有勉为其难之感。我有一个大胆且不知是否合时宜的建议:减负——从精编精减教材开始。
  总而言之,让学生“开口读”,大声地读起来吧!我预想,只要我们真正认识到“开口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真正把学生的“讀”放在突出的位置,语文教学就会走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理想境界,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就会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8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