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对牙周病患者牙槽骨密度及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牙周病患者牙槽骨密度及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 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所有牙周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在进行正畸治疗前患者先接受口腔宣教,在患者同意后在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最后,对患者治疗前后上颌、下颌骨密度进行测量,同时测量治疗前、后患者唾液、血液与龈沟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浓度。结果治疗前,患者上颌骨骨密度显著低于下颌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上颌骨、下颌骨骨密度较治疗前低,同时下颌骨骨密度高于上颌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龈沟液中表皮生长因子浓度较治疗前高,特别是龈沟液中表皮生长因子浓度高于唾液、血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龈沟液与唾液流量较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会影响牙周病患者龈沟液中表皮生长因子浓度,可见龈沟液内表皮生长因子浓度与牙周组织存在密切关系。
[关键词]正畸治疗;牙周病;牙槽骨;密度;表皮生长因子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 2019) 01-218-04
牙周病是一种可对牙齿支持组织造成破坏的口腔疾病,而牙齿支持组织在遭到破坏后容易形成牙周袋,甚至可导致成人因此丧失牙齿[1]。从某种程度上说,牙槽骨的破坏可使牙龈呈退缩的现象,同时牙齿也变得松动,在病理性作用下呈现移位或是伸长的状态,从而增添咬合创伤、继发性畸形出现的几率,加速牙周病的发展进程。目前,针对牙周病的治疗多是以正畸治疗为主。患者经正畸治疗后可消除咬合带来的干扰,并且能改变牙列拥挤的状态,可为患者牙周的恢复提供有利条件[2]。但目前尚未见有较多的研究针对患者经正畸治疗后,是否会对牙槽骨密度造成影响,或是增加口腔唾液内表皮正常因子的分泌量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鉴此情况,本文主要给予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在我院收治的所有牙周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均为2017年5月- 2018年5月期间),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血液常规、X光摄片等检查确诊为牙周病;(2)患者在此次治疗前6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生素治疗;(3)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同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脏、肾脏与精神等疾病患者;(2)不配合此次治疗患者。6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4:32;年龄最小为21岁,年龄最大为50岁,平均(324±1.3)岁;病程最短为10个月,病程最长为2年,平均( 1.47±0.68)年。
1.2 治疗方法
1.2.1 正畸治疗主治医师依据患者诊断结果制定治疗计划后进行系统牙周治疗。在患者炎症处于静止期时,若X线片检查结果为牙槽骨吸收进展跟长的二分之一,并且牙齿松动度<Ⅱ度,则采用直丝弓矫治术治疗。
1.2.2 检测牙槽骨 采用CBCT机(口腔颌面锥形束CT)对患者上颌骨前牙区进行扫描,参数的具体设置:电压80kV,电流5mA,像素0.125mm×0.125mm.重建层厚0.5mm。在计算机内输入获取的图像,定点选择牙槽骨间断与釉牙骨质界处横断位图像,在不同治疗时间(治疗前、后30d)测量患者的各段骨密度与牙槽间隔根尖段,每次测量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1.2.3采集标本(1)血液采集:在治疗前后30d患者早晨空腹状态下在患者肘部静脉采集血液3mL,并放置于血清生化管中,在室温下使其凝固,随后进行离心,离心速度设置为3000r/min,离心结束后取上清液,同时将上清液保存于-20℃冰箱内,以便下次测量。(2)唾液采集:在8:00 -9:00期间,患者保持空腹状态,同时经漱口后吞咽唾液,将头部前倾,微微张口,让唾液自然的流入量筒内,对患者lOmin内流出的唾液连续进行采集,并且计算唾液的流速。在唾液采集完毕后,选取唾液1.5mL置入EP管内进行离心,离心时间为lOmin,速度lOOOr/min.取上清液保存120℃冰箱内。(3)采集龈沟液:患者漱口结束棉卷隔湿采样牙位,使用气枪吹干牙面与牙龈周围黏膜,同时进行检测,在检测后祛除软垢,在EP管中取出滤纸,在患者牙远中临面龈沟中插滤纸,在滤纸插入受阻后留置滤纸30s后放回EP管,60s后从EP管中取出新滤纸与旧滤纸连放,留置30s放回EP管保存,并称重。在称重后保存于-20℃冰箱内,作为此部位龈沟液量。
1.2.4 表皮生长因子的检测 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表皮生长因子的浓度进行检测。具体步骤:在酶标板上放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单抗包。结合样品内生长表皮因子、标准品、单抗,加入抗人表皮生长因子抗体。再反应后,使免疫复合物形成,清洗抗生素蛋白链菌霉,得到生物素。在底物工作液中加入适量显色,催化其变蓝色,最后终止液体中反应,在酸性作用变黄色。样品内人表皮生长因子浓度与颜色深浅呈正相关关系。在250nm处最OD值(吸光度)进行测量,而表皮生长因子浓度与OD值呈正比关系。
1.3 观察指标[3]
对患者治疗前后上颌、下颌骨密度进行测量,同时测量治疗前、后患者唾液、血液与龈沟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另外,还需记录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与唾液流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患者上、下颌牙槽骨密度与各项临床指标数据,计量资料(n±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牙槽骨密度比较
患者治疗前上颌骨骨密度显著低于下颌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上颌骨、下颌骨骨密度较治疗前低,同时下颌骨骨密度高于上颌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龈沟液中表皮生长因子浓度较治疗前高,特别是龈沟液中表皮生长因子浓度高于唾液、血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前患者龈沟液与唾液流量比较
治疗后,患者龈沟液与唾液流量较治疗前高,组间数据比较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牙周病在早期由于症状不显著,往往使患者忽略治疗,但病情的发展可给患者口腔的咀嚼功能造成影响[4]。目前,牙周病的治疗多以正畸治疗、基础治疗等方式为主,旨在于消除炎症,抑制病情进展。正畸治疗需要在患者颌骨、错位牙位置添加矫治力,促进牙周组织在生理限制作用下进行改建组织,促进颌骨生长状态的恢复正常,同时促使咬合重建,有效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与牙颌系统[5-8]。研究报道,应力较大可造成牙槽骨手里弯曲,从中发生形变,与此同时将关于形成蛋白释放出促进骨生长,在应力集中位置可增生骨质。大部分压牙周病患者并伴咬合损伤,在感受到创伤力作用后可促进骨组织修复活动的增加,剔除坏死组织,在被吸收部位则可对应形成牙槽骨,此时股指变薄形成附壁骨。一般而言,附壁骨常在双尖牙区、磨牙区等部位出现,而牙槽骨则呈“唇”形状。本研究中,治疗前,患者上颌骨骨密度显著低于下颌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上颌骨、下颌骨骨密度较治疗前低,同时下颌骨骨密度高于上颌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大部分牙周病患者并伴咬合创伤,在咬合创伤的长期作用下,下颌骨容易增加密度,同时引发代偿性增厚,最终形成附壁骨[3.9-10]。附壁骨属于一种形态不规则的病理性增生骨,在菌斑增加的同时细菌在大量滋生,从而丢失骨矿物质[14]。在牙周改变过程中,张力侧、压力侧均呈牙周膜中血管活性增加的状态,而细胞形态、与细胞膜通透性也会随之发生改变,通过释放出末梢神经内神经肽对血管进行扩张,促进龈沟液流量的增加。同时,白细胞可随着龈沟液流量的增加排出血管外,并释放出组织降解性酶与一定量细胞因子,致使患者龈沟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在正畸治疗中增加。结合本研究结果,治疗后,患者唾液、血液中表皮生长因子浓度较唾液、血液中表皮生长因子浓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正畸治疗及龈沟液中的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与唾液、血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正畸治疗过程中通过对牙齿的机械力作用[11-12],可由牙根传至牙周组织与周围牙槽骨,同时在正畸治疗过程中血管处于扩张的状态,此时龈沟液流量会大量增加,致使白细胞的渗出,而白细胞在渗出、游离的过程中可释放出一定的组织降解性酶与细胞因子,最终导致龈沟液内表皮生长因子浓度也随之增加[13]。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療后龈沟液与唾液流量较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龈沟液由牙龈组织渗出,其主要成分源于局部牙周组织与血清等,因此在患者牙周组织重建中,对因龈沟液与唾液的流量进行检测具有极具意义。
总而言之,牙周病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下颌骨对正畸治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且正畸治疗可对龈沟液中表皮生长因子浓度造成影响,说明患者牙周组织的细胞与表皮生长因子浓度的增加、牙周组织的改建存在一定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黄丹丹.正畸治疗对牙周病患者牙槽骨密度及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口腔疾病防治,2017,25 (6): 389-393.
[2]王碧娟,柯云翔,杨绿丽.不同矫治器对成人牙周病正畸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7, 26( 8): 109-111.
[3]赵玥.牙周一正畸联合治疗对成人牙周病患者切牙区美学重建的作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 6): 80-81.
[4]贾双琴,丁艳美,万小卫.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的疗效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 (11): 94-95.
[5]熊焱,张慧娟.牙周病的单纯性牙周治疗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疗效对比[J].农垦医学,2017,39(3):244-245.
[6]于在湖,辛策,方芳,等.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过程中牙槽骨密度变化的CBCT[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 (1): 78-80.
[7]刘丽平.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效果[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7,8(3):41-44.
[8]安立娟.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6):10-10.
[9]蓝旭华,樊彤海,雷桂花,等.牙周病的单纯性牙周治疗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5):733-735.
[10]洪建梅.牙槽骨厚度与正畸治疗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7,26(3):129-131.
[11]梁德凤,周鑫才,魏迪欣.牙周正畸联合疗法在牙周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 14):97-99.
[12]王志刚.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 10):1517-1518.
[13]李晖宇.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7):1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8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