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正畸联合纤维带固定保持治疗牙周病伴有松动牙移位的效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讨正畸联合纤维带固定保持治疗牙周病伴松动牙移位的效果。方法:密集抽样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104例(168颗患牙)牙周病伴松动牙移位患者,平行对照法分为A组(n=52,正畸联合纤维带固定保持)与B组(n=52,单纯正畸)。比较治疗效果。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A组PD、TM、BOP均低于B组(P<0.05)。结论:牙周病伴松动牙移位治疗中联用正畸与纤维带固定保持可增强疗效,改善牙周健康。
  【关键词】牙周病;松动牙移位;正畸;纤维带固定保持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1-0-01
  牙周病属于临床多发口腔科疾病,可导致牙龈、周边组织出现严重损伤,若不及时治疗,还可引发周围组织支持功能丧失,导致牙齿松动、移位等[1]。既往该病临床多经口腔正畸治疗,但对松动牙固定效果不理想,仍可影響咬合功能及面部美观[2]。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104例(168颗患牙)牙周病伴松动牙移位患者,分析正畸治疗中联合纤维带固定保持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密集抽样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104例(168颗患牙)牙周病伴松动牙移位患者,符合《牙周病学》[3]中诊断标准,牙齿松动度Ⅲ度,均知情同意。平行对照法分组:A组(52例,85颗患牙)男32例,女20例;年龄25-68岁,平均(36.62±4.02)岁。B组(52例,83颗患牙)男34例,女18例;年龄24-66岁,平均(36.48±4.10)岁。两组临床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
  B组:先行牙周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整平术等,控制炎症。待牙周炎症控制、牙齿松动缓解后,行正畸治疗,采用方丝弓矫治器。先以0.014细镍钛圆丝初步排齐牙齿,再以0.014不锈钢圆丝将伸长前牙压低,前牙以链状橡皮圈内收,关闭散在间隙。定期复诊,调整力度,加强牙周护理。
  A组在B组基础上,清除表面菌斑、牙垢后,隔湿,基牙舌隆突上2-3mm处牙釉质酸蚀,约40s。吹干,隔湿,涂抹釉质粘结剂,光照,约40s。以流动树脂涂抹于已酸蚀区近远中两点处,连接超强纤维固定带,光照,约40s,流动树脂覆盖整条纤维带,光固化照射,约40s,打磨,抛光。
  两组均自治疗后第1d开始,持续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依据《牙周病诊疗指南》[4]拟定疗效标准:治疗后患牙不适消失,牢固无松动,咀嚼功能正常,为显著改善;患牙不适明显改善,患牙松动度≦1度,咀嚼功能基本恢复,为进步;患牙不适无变化或恶化,患牙松动度未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著改善+进步)/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牙周健康指标,包括牙周袋探诊深度(PD)、松动度(TM)、探诊出血(BOP)。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对比。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A组总有效率(97.65%)高于B组(87.95%)(P<0.05)。
  2.2 牙周健康指标比较 治疗后6个月、12个月,A组PD、TM、BOP均低于B组(P<0.05)。
  3 讨论
  多数牙周病患者伴牙松动、移位现象,可影响其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及面部美观等,若不及时干预,还可能引发牙齿脱落,增加身心痛苦。正畸治疗在牙周病症状控制中效果显著,但就伴牙齿松动、移位者来说,单纯正畸治疗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当前,临床推荐牙周病伴牙齿松动、移位者,在正畸治疗基础上,尽早行固定干预,以提升牙齿牢固性,促进正常语言、咀嚼功能恢复。本次研究中,A组在正畸治疗基础上加用纤维带固定保持,所用超强纤维带属于高分子复合纤维材料,具有弹性大、抗张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可促使固定区域相邻牙齿间连接紧密度提升,关闭间隙。此外,纤维带固定保持还能在促使牙齿固定稳定性提升基础上,降低咀嚼所致压力,避免出现咬合创伤,可改善咀嚼功能。本次研究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高达97.65%,较B组的87.95%更为理想,且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牙周健康指标(PD、TM、BOP)改善效果更佳,凸显出正畸联合纤维带固定保持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牙周病变伴松动牙移位治疗中正畸与纤维带固定保持联用价值较高,需引起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惠宏斌, 丁钰, 朱虹.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 2016, 28(10):1439-1442.
  胡伟.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 45(7):89-91.
  孟焕新.临床牙周病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4:71.
  瓦莱丽.克拉里修.牙周病诊疗指南[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15-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24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