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一种普遍现象,部分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在学习上优缺点并存。从三类专业的生产实习课入手,采取多种教学措施,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生;学习兴趣;方法探究
一、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中职学生生源以中考落榜学生为主,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比普高学生都弱。中职机电专业男生居多,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暴露出来的厌学情绪更突出。
二、机电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剖析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开设的课程由理论课和生产实习课两部分组成,培养的学生力求掌握现代化生产所需的文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但是,陇东中职学校地处农业县,学校周边工业匮乏,学生对工业认识不足,加之生源因素,普遍厌学。选报机电专业的学生比较浮躁,好动又缺乏持久力,但他们好动手,勤实训,不怕出力流汗,这是他们的闪光点。
三、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一)引导学生“先做后学”,强化专业理论
杜威的“在做中学”思想特别适合中职机电专业的学生。机电专业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基础几乎为零,为了让学生对专业理论能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先接触、见识机电设备和实训场所,引导学生逆向思考,意识到学习专业理论的重要性。譬如,电子电器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电流、电阻与电热的关系之前,可以把一个电炉子的炉丝弄断,提议学生采用炉丝相互重叠的办法把炉丝“接起来”,通电后,学生看到发热时间不长,炉丝在重叠部位会多次断开。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炉丝烧断现象推理出炉丝重叠部分产生热量较大的结论,又根据公式Q=I2Rt得出炉丝连接部分电阻太大的结论。接下来,通过测量炉丝搭接和焊接后的电阻值,发现差别之大。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逆向推理的環节之后,再去亲自焊接,验证断开的炉丝焊接后电阻减小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焦耳定律的理解。
以上事例说明学生在“做”中发现了问题。为了解决问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这类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思索的习惯。
(二)通过“互补”教学,变被动为主动
为了节约耗材,提高教学效率,同类专业课的实训教学可以让不同年级的学生相互备料,使教学形成互补。以工具钳工的实训教学为例,一年级同学初学钳工,接触到“划线”实训时,待划线的工件需要两个基准面,按要求教师应该在备课时提前替学生完成下料、剖削和尺寸检测等任务,但是,笔者把这一任务留给二年级同学,让他们用手工完成。待划线工件有了基准,再转交给一年级,一年级同学就具备了实训的基本条件。同样,二年级同学要学习“锉配”,教师应该在备课时替二年级同学下料,但是笔者把下料任务交给一年级同学,让他们练习划线和锯削。同一段钢材,一年级同学利用它练习了划线和锯削,转手后二年级同学利用它练习了锉配,在工具钳工教学的整个环节中,这种互补措施不仅节省了耗材,还节约了备料占用的时间,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利用“任务驱动”法,增强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
以“机电专业实训作品展”和“科技创新”为契机,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了实训作品展览方案和科创制作方案。在这两类制作中,学生都有个人或小组的活动任务。焊接专业二年级学生要利用钳工课制作一批榔头和电焊用的敲渣锤,图纸尺寸由老师给定,选料、下料、加工和装配等环节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产品制作过程中,榔头上手柄的加工要利用车床,敲渣锤的手柄与锤头连接要用到焊接技术,提高榔头和敲渣锤头部的强度要运用“热处理”知识。一件小小的作品,凝结了学生的心血,通过实训,焊接专业的学生体会到了车工、钳工和焊接三类技能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作品展览,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同时意识到焊接、钳工和车工三项技能是不可分割的。
在科创活动中,有学生提议制作一种“家用防盗门儿童防止反锁装置”,经过反复论证,认为这一设想有实用价值,于是,科创小组的几名同学经过设计和反复试验,制成一种简单的遥控锁部件,这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是机电专业、电子电器专业、钳工室密切配合完成的,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更是专业知识紧密联系的见证。
参考文献:
[1]王晓芳,秦文.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学文摘,2012.
[2]蔡卫兵.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中职机电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2017:20
[作者单位]
甘肃省灵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薄跃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7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