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基于专业情意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笔者认为,美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首先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情意。专业情意是潜藏在教师内部的心智系统,它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与品质。文章试从“认清形势,找准职业定位”“增强专业认同,有为才有位”“适时调适,优化职业心态”三大方面阐明如何基于专业情意促进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希望可以为各位美术教师实现个人的专业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专业情意;美术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情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它主要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性向、专业情操。专业情意是潜藏在教师内部的心智系统,它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与品质。它是美术教师自我发展的方向和灵魂,它的形成对优化教师专业结构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那么,美术教师应当如何基于专业情意,更好地实现教师专业自我的发展呢?
一、认清形势,找准职业定位
“良好教师专业情意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不断纠正自己头脑中错误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观,形成良好的专业伦理和专业素质的过程。”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美术教师早在大学期间就比较重视学科本体的技能学习,而轻视美术教育类课程的研究。相对于美术教育教学,他们更倾向于走职业艺术家之路,即便是成为美术教师之后,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仍旧存在。加上近二十年艺术市场的异常活跃,创作艺术品的前景较于平静的美术教学更富有吸引力。所以,有些美术教师将自己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艺术创作上,对于美术教学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逐渐丧失了作为美术教育教学主体的地位和优势。因此,作为美术教师,一定要先理性分析和研究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美术教师的要求,摒弃“傲慢与偏见”,脚踏实地地回归教育现场,将“美术”作为一种手段,将“教育”作为一种本质追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进而脚踏实地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二、增强专业认同,有为才有位
“认同是种心理现象,是群体对某种现象所采取的一致态度。塞内加认为,‘你如何看待自己這比他人如何看待你更重要’。”美术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知、情感、愿景等来自于美术教师这一职业本身的价值判断,而由于每一位美术教师的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他们势必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目标追求。对美术教师而言,如何认定本专业至关重要。很多时候,美术教师在主观上会人为地设置认知障碍,导致自己对职业的不认同。例如,在社会大环境中人们对美术及美术教育的观念和行为没有达到美术教师的期待,美术教师可能就会有从众心理而随波逐流了,抑或是美术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让美术教师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产生了职业倦怠,从而使美术教师忘了“初心”。所以,美术教师要增强对美术专业的认同感,始终相信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美术教师最好先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自己的个性、能力、优缺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然后从“我想干什么”转换到“我能干什么”的状态,立足于学校实际,结合自身和环境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美术教师几乎都只站在自己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孤立地寻求解决方法,将自己与学校看成没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线,并不会将自己置身于学校发展的沃土中,依托组织的力量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
“有为才有位。”正如香港大学徐碧美教授所言,“专家教师与非专家教师的关键差异在于他们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专家教师回应外部因素的方式改变了他们自身的工作环境并促使其向专家教师方向发展。”当周围环境变好的时候,美术教师要学会利用它;当周围环境不太乐观的时候,美术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努力,秉持“先苦后甜”的信念,创造条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来外界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通过访谈,我们可以得知,很多学校的领导都希望美术教师能利用自身的优势成为美术教育的行家里手,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做贡献。尤其是一些小学的领导,他们寄希望于艺术教育(包括美术)来实现学校的品牌效应。所以,美术教师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付出总会有回报。美术教师不妨从课堂教学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找准目标,制定长短期专业规划,突破重围,创造价值。如此一来,外界的认可就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了,有所作为之后,“位”就自然水到渠成了。美术教师将“在主动创造的实践中更加体悟到生命的意义以及创造生命的价值。因而,教师成为职业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
三、适时调适,优化职业心态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美术教师应该有着与其职务相应的专业能力和由专业能力所带来的对应职称。和其他学科一样,在很多美术教师心目中,已然将职称的一级一级上升作为其专业发展的动力。为了达到职称评比的要求,一些美术教师呕心沥血,努力获取各方面的证书,以兹证明“硬件”的充实。然而,在盲目追求的过程中,其从教初衷、个人品质、专业精神等教师安身立命、树德行教的教育之根往往越来越松动甚至疏离。
这种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功利的、短视的行为,不仅使得美术教师难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去整体地处理问题,而且还使得美术教师的工作变成了枯燥无味的重复劳动,职业幸福感尽失。所以,掌握职业规范、拥有属于美术教师自身的角色意识是美术教师急需学习的内容。另外,在现行的评价系统中,即使很多美术教师倾其所有地付出劳动,因其尴尬的地位在“评聘”职称或“评优评先”时也屡屡受挫,这就更加需要美术教师自身适时地进行心理调适。一味地、喋喋不休地抱怨对事情的改变起不了任何作用,相反,它会使美术教师在无数次“祥林嫂”般的“诉苦”之后,加重对美术职业的反感和自己境况的不悦,长此以往会影响自己甚至周围人的身心。所以,美术教师要放宽心态,正视在现实社会中暂时落后的地位,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有更全面、理性的职业心态,努力控制并调试自己的情绪,积极地进行心理暗示。
在此,建议美术教师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一方面要认识到应试教育下美术学科所面临的不利条件,同时也要认识到美术学科相对其他考试科目更多了一分自主与自在,除了任教美术特长生的教师外,其他中小学美术教师几乎不用承担来自应考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美术教师课时相对更多,甚至有兼职任务,美术教师同时也要看到就是因为这层原因学校一般情况下才不会安排美术教师担任班主任这种非常具体的、要求责任心和综合管理能力特别强的工作。总之,同样的岗位不同的付出,凡事都是相对的,凡事都有利有弊,得失之间见情理。美术教师在工作中,应更加勇敢而坦然地面对各种问题,理性地分析问题,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去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促使自己的美术专业提升到一种理想的职业境界。
参考文献
[1]冉玉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情意体现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05).
[2]郝亚丽.生态学视角下美术教师成长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1(06).
[3]叶澜,白益民,王枬,陶志琼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5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