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理护理对脊柱结核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脊柱结核;焦虑抑郁;心理护理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几年有上升趋势,在美国1985—1993年结核的发病率上升14%, 脊柱结核占骨结核的首位,其发病率占骨结核的37%—53%左右[1]。好发部位都是一些重大活动多,易于发生创伤的部位。在脊柱结核中,又以20岁—30岁的青壮年为最多,在整个脊柱中,以腰椎发病率为最高,胸椎次之,颈椎较少,骶尾椎最少[2]。[脊柱结核慢性发病,病史长,破坏性强,若延误治疗可出现脊柱关节不可逆的活动,功能丧失造成终身瘫痪,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且要有足够长的疗程,要将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治疗的最佳效果。脊柱结核慢性发病,病史长,危害大,大部分病人是其它部位结核合并的,所以给病人造成身心健康的危害很大,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疾病的愈后。脊柱结核本身及其治疗和带来的躯体功能,躯体形象,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家庭关系等的变化,会使病人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对脊柱结核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有许多研究证明,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有较大的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998年2月—2009年8月,我科共收治脊柱结核病人53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7例;年龄18岁—34岁,平均年龄26岁;腰椎结核50例,胸椎结核1例;14例有明确的结核接触史,13例有寒性脓肿形成,5例发生脊柱畸形。
  1.2方法
  1.2.1量表评定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定病人的心理状况。
  1.2.2对照组:脊柱结核病人常伴有午后低热、脉搏快、食欲不振、消瘦、盗汗、疲乏无力等全身中毒反应。有的伴有疼痛性脓肿的形成,病人需要对症治疗,还要长期抗结核药物治疗,长期绝对卧床休息。有的造成脊柱畸形,有的脊柱稳定性被破坏,在轻微的外伤或重力的压迫下会造成病理性骨折,一旦出现脊髓功能损伤,应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立即进行相关检查如CT、MRI,明确病因后行手术治疗。这样患者的身体健康会受到摧残,经济上会造成很大困难。随之而来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明显增加。
  1.2.3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体措施:针对病人的焦虑,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让病人对疾病有更多的了解,了解病情及检查结果,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要了解病人的病史,生活事件,个体特征,经济情况,以便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制定好护理计划,尽可能做到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争取有效的家庭社会支持。保持病室的舒适环境,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床单元干净平整无皱折无杂屑,鼓励病人做有效的深呼吸,咳嗽,咳痰,多饮水,进食易消化食物,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做好预防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的加强护理。保证良好的睡眠,给高蛋白、高能量、高营养饮食,定时准确用药,使病人了解自己的治疗和护理计划,做好生活护理,保持皮肤干净,向病人讲解有关脊柱结核的先进治疗方法和乐观前景,介绍治愈病例,让病人充满信心,消除紧张心理。病人因病情的长期折磨再加上有的病人经济负担太重,这样会产生抑郁心理,悲观情绪,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应引导病人认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消除畏惧、绝望心理,端正对疾病的态度,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还可以选择合适的音乐,通过聊天、暗示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病人心情逐漸改善,保持良好的乐观心态,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结果  将心理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见表)如下
  3.讨论
  因为从心理护理前后比较得出结论,脊柱结核对病人来说是一种长时间很强的精神刺激,在心理上必然有相应的反应,而且某些心理应激反应不仅是疾病发生的病因和诱因,而且会伴随着病情的演变而变化,使病情加重,病人感到绝望,造成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反应[4]。另外在不同的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下病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病人卧床时间的延长,加上对疾病的不认识,经济上的困难,性格的内向,会产生相应抑郁心理反应。而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绝大多数病人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敞开心怀,通过倾诉说出自己的苦衷与无耐,诉说出疾病对身体的侵入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与痛苦,这样便于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观察和治疗。心理护理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心身状态,和单独治疗相比,可以更加有效的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症状,稳定病人情绪,减轻心理痛苦。在心理护理实践中,由于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在针对性在为病人提供支持,解决心理问题,帮助病人克服困难,度过困境,从而消除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变以往患者的应对方式,改善心理状况,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其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陶树青,王志成. 《骨科主治医生100问》第二版236页—242页
  [2] 王金堂. 骨科手册401—402,科学出版社.
  [3] 张理义.临床心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总编室,200:347—355
  [4] 李天心.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9
  [5] 韩俊林.护理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改善住院癌症病人情绪状态的临床研究,2009(5C):13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8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