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诊断式送培共促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诊断式即以医生诊断病理为模型,以解决参训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的一种培训方式,它的理论依据是成人学习理论。在送培过程中,培训以探索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按照问题诊断、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总结提升四个环节开展送培活动。
  【關键词】诊断式培训 问题
  【课题】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课题“县域乡村教师有效培训研究”(编号BKA60154)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225-01
  宁乡是湖南省首批国培项目县,2015年-2017年,国培项目县综合考评连续三年居全省首批项目县前三名。保靖县2018年正式成为湖南省第四批国培项目县,通过省教师发展中心牵线搭桥,3月份保靖县教师发展中心与宁乡市教师进修学校达成“手拉手对口帮扶“协议,8月,此项目申报成国培项目“优质培训机构送培贫困县培训机构诊断式培训试点项目(B103)”。
  诊断式即以医生诊断病理为模型,以解决参训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的一种培训方式,它的理论依据是成人学习理论。本次诊断式送培,我们紧扣“教师发展中心培训者专业能力提升”的主题,以学员为主体,挖掘学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让学员在实施国培项目的过程中同步送培,分散与集中灵活结合,流程与步骤关联递进,过程管理与效果检测紧密同步,经历培训过程的项目设计、需求调研、组织实施、成果凝练阶段,在做中学,实现从解释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培训过程按照问题诊断、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总结提升四个环节,开展了八天的送培活动。
  第一阶段问题诊断 ,找准需求明确双方目标。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教师的培训也是一样。为此,在项目的第一阶段,我们先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全面地分析保靖培训者的需求,在省中心专家的指导下,继续优化好送培的课程,深化了共同成长的理念,确定了两地培训机构需要达成的目标。
  保靖县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活动来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国培项目实施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培训者管理策划能力和培训者的技能。
  宁乡市教师进修学校: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努力培养培训的教育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二阶段示范教学,针对问题进行示范引领。示范的内容有:专题讲座:《送教下乡六环节解读与实操》、案例分享《送教下乡的流程设计与组织实施——以小学音乐班为例》、主题沙龙《项目县培训一体化设计的重难点突破》等,以问题为起点,通过点单式送培,进一步理清国培项目的总体要求和实施流程,提升保靖团队的培训管理与培训实施能力,增强信心,激发热爱培训工作的情感,让教师善于做培训者爱上“培训”,乐做“培训”,会做“培训”。
  第三阶段研课磨课,对话反馈促进行动改进。首先是集中研磨,邀请专家对教师工作坊搭坊、建坊、用坊以及送教下乡项目实施的关键步骤进行详细的讲解,接下来是分组研磨,送培团队分成工作坊和送教下乡两个指导团队,深入各项目组手把手的两个项目的负责人修订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研修课程,结合专家讲座,开展研课磨课的实践。除了面对面的指导外,平时,双方还会通过微信电话等进行一对一对接,共同解决培训项目中的重难点问题。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 ,人人展示提炼培训策略。送培的课程有:《送教下乡展赛结合成果提炼策略》、《“师徒相授”与在线教育融通的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策略提炼》、《项目县总结提升策略》,接着,保靖学员整理自己的研修成果,人人进行8分钟的成果展示,在交流互动中巩固培训策略。
  整个送培活动,以探索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根据深度贫困县教师发展中心现状,聚焦贫困地区培训者核心素养,提出激活、点燃、自强的培训思路,紧扣培训者的核心素养提升,在送培过程中,注重知识与理念、培训情怀与品质、能力与实践三大模块的培训,紧扣送教下乡、工作坊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高保靖发展中心培训者的实践工作能力,促进了态度、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发展,激发了学员的内驱力。
  优质培训机构的老师为了分享,先要积淀;为了输出,先要输入,为了提升别人,先要提升自己。所以,在活动中,也促使老师们对过往的培训项目进行重新梳理、总结、提升,变成可迁移、可复制的培训经验和策略,通过送培活动,我们问题诊断、策略引领、跟踪指导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诊断式送培,有效地促进两地培训机构互助双赢,协同进步。教育是没有边界的,宁乡保靖两地之间的手拉手活动是一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也是一条友谊之路,未来,两校将继续携手,赋予教师培训事业更多的时代内涵,共商、共建、共享教育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朱福荣主编.浇根式改善型教师培训[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7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