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物理案例教学法应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程标准给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分析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对教学观念、硬件水平、软件资源、教材以及案例教学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案例教学法;实践运用
  一、初中物理案例教学法应用现状调查
  案例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常用方法之一,新课程改革对案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物理案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以我校物理学科教学为研究对象,对案例教学的适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物理课堂上“实验引导法”运用较多,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接近案例教学法,但存在差异。对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教师认为自己上课时或多或少地会用到案例教学法,但从课堂观察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并不清晰,这说明多数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理解不够全面。
  2.多数初中物理教师认可“案例教学法只适用于物理学科的个别章节”,这说明虽然多数教师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但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案例教学法仅处于尝试的阶段,运用并不娴熟。
  3.多数物理教师表示“课堂上经常用到案例教学法”,但课堂观察发现,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对教师的访谈获知,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二是受学校客观教学条件的影响,三是对案例教学法的掌握有限,不能很好地应用。
  结合课堂观察与调查访谈分析的结果可知,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师资力量较为理想,多数教师对新观念、新思想的接受能力较强,对案例教学法持支持的态度。但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掌握不够,运用能力欠缺,教学条件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用效果。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从现状调查的总结可知,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当前考试制度的影响下,多数学校、物理教师的思想观念滞后,尤其是考核方式等因素成为制约案例教学法应用的一大难题。二是多数城乡初中教学条件有限,教育硬件资源分配和下放很难做到充分与合理,导致硬件条件不足。三是初中物理老师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力上有所欠缺,尤其是面对当前大班化教学,开展案例教学时,课堂的组织较困难,学生参与和自主讨论的引导难度较大,需要花费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有些教师力不从心。四是初中物理教材虽然编排得很好,但对于不同地区的初中学校而言,缺少“基于教材的校本教材开发”,此外,教材中的教学案例数量少,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质量。
  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综合教学素养,提高学科教学能力,深入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学情等运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组合。此外,教师应深入解读当前物理教材,积极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拓展范围,在全校范围内构建最适合学校的校本教材。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自主研发切实可行的新教学案例,比如通过互联网广泛搜集资料,或参考以往本校教师、教师自己的优秀教学案例等,整理成案例档案。此外,物理教师还应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在实践应用中的局限性,比如,对教师要求高、耗时、对学生要求高等,应结合实际情况,不可千篇一律,要灵活运用,方能收效。
  三、初中物理案例教学设计实例
  以《光的折射》一课为例,开展案例教学,具体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如下:
  1.教学目标: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折射角,学会总结光的折射定律,能够画折射光路图,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运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路图。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教学准备:物理教师先设计案例教学方案,并设计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或任务开展课前预习,记录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并反馈给教师。之后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开展案例教学,准备所需教具,比如光的折射现象演示仪、筷子、硬币、烧杯、水等。
  3.课堂教学过程:
  第一步,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雨后彩虹的视频,并提出问题:“彩虹漂亮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之后引入“光的折射”课题。
  第二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实验,内容包括“在水中‘弯折’的筷子”与“在水中会‘上浮’的硬币”。让学生在这两个实验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和猜想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然后老师对学生引导:“这些现象其实是眼睛‘欺骗’了我们,实验中的现象并没有发生,那么是什么‘欺骗’了我们的眼睛呢?”“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前,先要了解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
  第三步,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教师演示的实验。实验分为两步,一是取一单一光源固定,呈一定角度照射空水槽,讓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即光线沿直线传播;二是向水槽中缓缓加水,让学生观察加水过程中光线传播的变化,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光线偏折了”。之后老师引出“光的折射定义”,突出“两种介质”与“斜射”的关键点。在激发学生兴趣并使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让其尝试画出光折射的光路图。教师给出正确的光的折射的光路图,并解释相关概念。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学生思考、讨论与交流。
  第四步,师生共同做实验,探究光的折射的规律。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水槽不动且注入清水,这次选变化光源照射的角度,包括30°、45°、60°与垂直水面四个角度,让学生仔细观察不同角度下光的折射的规律,包括入射角度变化时折射角的变化等。实验完成后让学生思考、讨论并总结。学生得出结论如下:①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且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②入射角总比折射角大,而且二者变化呈正相关;③当光线垂直于水面射入时,未发生折射现象。
  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教师给出总结,而且特别强调,光线发生折射现象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光线必须是斜射,二是必须是两种不同介质的交界面才会发生折射。
  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两个案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光的折射规律,并记录光的折射角度,然后总结“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在实验结束后,师生共同总结“光的折射规律”,让学生写出来。在案例课堂教学结束前,师生共同回忆课堂教学开始时的两个实验,然后让学生尝试做出“筷子弯折”“硬币上浮”的光路图。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当的作业。
  4.教学反思:在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数学进行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学过程的进展则是以教师引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教学案例的设计需要贴近学生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展的方向,让学生在学习中“动起来”。虽然案例教学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局限性,因此,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等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案例,教学中具体方法的运用要灵活多变,切勿使用单一教学方法而“一成不变”,要结合案例内容合理切换讲授、演示、小组合作等方法,这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参考文献:
  [1]邱和建.新课标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5,(3).
  [2]陶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1).
  [3]张向峰.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54).
  [4]刘建刚,任新成.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物理通报,2018,(1).
  [5]杨安新.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索[J].中学物理,201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92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