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主要介绍了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
  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投资效率;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6-014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在我国证券市场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的一些会计信息受到了公司投资者、债权人、公司管理者以及相关部门的关注。由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具体表现为管理人员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管理人员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尽可能使个人利益达到最大化;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大股东们常常左右公司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决议,甚至通过管理者来操控公司的盈余;股东与债权人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股东往往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由此可见,公司的盈余管理是以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为前提的。
  1  上司公司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会计理论及相关准则的缺陷
   (1)会计利润是运用配比原则产生的结果,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来确认的,即收取款项的权利发生时才确认收入,支付费用的义务在发生时确认费用,这样就在确认的过程中加入了主观条件,也为管理层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分配利润提供了机会。
   (2)在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中,根据重要性原则,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一些相对来说不重要的项目做出灵活处理,这样就会使企业的管理层把一些重要的项目按照非重要项目来处理[1]。企业还可能利用稳健性原则来人为低估资产或高估负债,比如按照稳健性原则的规定,企业需要计提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有些上市公司会采取加速折旧法,在折旧早期多计提折旧,在折旧后期少提折旧。
   (3)由于不同企业的业务不同,为了使会计准则发挥其最大作用,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允许不同上市公司根据公司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平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因此,对我国不同行业的企业赋予了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也为盈余管理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2]。
  1.2  上市公司外部环境存在的缺陷
  1.2.1  资本市场不够健全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杠杆无度,金融产品监管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出现监管层难以监管,难以量化股票市场风险等问题。同时,由于国有股权的主体缺失,形成了效率低下的产权结构。产权结构不明确,使得流通股在总体股本中所占股数较小,说明持有公司外部流通股的中小投资者没有能力、没有条件,也没有合适的方式对企业行为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约束,因此投资者可以捏造财务报表[3]。
  1.2.2  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
   我国缺乏对上市公司经理人的约束制度,经理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有时会实施盈余管理。而国有股权在上市公司中的占比很大,使得部分市场机制失效,公司的管理者对于市场监管的压力较小。因此,某些盈利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管理者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盈余管理手段来降低企业的会计盈余。
  1.2.3  政府对上市公司过度干预
   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过渡下来的,而是对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创新的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程度。同样,我国的证券市场也受到了政府的干预[4]。政府的干预虽然可以在一开始选择一些优质企业,却不能在后期保证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这些上市公司由于自身竞争能力不强,便采取盈余管理的方式以达到在证券市场融资的目的。
  1.3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1.3.1  股权高度集中
   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是指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和企业的所有者常常集公司的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掌握了公司的大部分实际控制权,对公司具有较大的决策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中小股东的权益就可能会受到侵害。
  1.3.2  小股东很少参加公司决策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改制方式比较特殊,小股东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几乎不会产生影响,也不能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
  1.3.3  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平均年收入在国际中处于偏低水平,存在收入结构单一的情况,不同行业的收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由于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并且缺少股权激励制度,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以及对公司的控制权,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就会进行盈余管理。
  1.3.4  对财务信息的辨别能力低
   对一些上市公司的小股东而言,他们实际上对公司既无监督权也无管理权,获取的会计信息有限,这使得他们成为了盈余管理的主要受害者。同时,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也因为盈余管理的影响得不到真实、及时的会计信息,并且他们多数缺乏专业知识,最终也成为了盈余管理的受害者。
  2  完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会计理论和准则的建设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者应该充分了解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会计盈余信息的影响,以及上市公司会使用什么方法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这样制定者在制定过程中就有了针对性,能充分考虑出现的各种情况,具有前瞻性。同时,我国应建立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评估制度,这样有利于保证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质量,能还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公开性、透明性和真实性。
  2.2  完善外部环境,提高投资效率
  2.2.1  减少政府的保护和过度干预行为
   我国要提高产权结构的效率,增加流通股在总股本中的占比,使公司外部中小股权持有投资者有机会、有能力通过合适的方式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减少上市公司大股东投资炒作的行为,从而获得上市公司更加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2.2.2  加快经理人市场的形成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大多是通过行政任命产生的,缺乏一定的监督和约束,这也为其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因此,要通过公平的选拔方式来选择经理人,同时要实行绩效激励和监督约束,减少经理人为了个人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
  2.2.3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我国上市公司应该尽快解决控股股东和管理者掌握公司控制权的现象,提高中小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比例,加强对企业控股股东和管理者的约束与监督,从而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
  3  结束语
   在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改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样会使投資者作出不恰当的投资决策,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因此,为了使我国上市公司能够长远发展,就要有效控制盈余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赵丽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4.
  [2]陈超.浅析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对盈余管理影响及对策[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3]齐季.内部控制、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D].保定:河北大学,2015.
  [4]权琳.公司控制权转移下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J].财会月刊,2015(9):47-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7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