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现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知识的获取除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之外,主要的就是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的阅读积累。学生对于多方面知识的汲取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但现在的阅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就需要老师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在阅读教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促进学生以后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设计;批判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学生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对于阅读活动开展的力度不大,并且在阅读活动中,老师对于学生的阅读内容也会有着多方面的限制。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互动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并且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在阅读中快速地提取出自身所需要的知识要点,对于阅读互动要大胆创新,从而培养出批判性思维。
  一、优化阅读教学设计
  (一)紧贴语境,指导细读
  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主要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并且也是学生普遍使用的思维方式,所以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对形象思维方式重要研究。如何让使用形象思维的学生尽可能加强对阅读知识的吸收,是老师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教学活动的成果得出,通过老师设立的语境,能够有效地引起语境与学生思维方式上的共鸣,进而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老师在进行语境的设立时,要充分结合阅读内容,然后再采用适当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仔细地品读文章。比如在阅读一篇以物喻情的文章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章的细节之处寻找答案,学生通过对文章细节之处的品读,能够较大程度地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以物喻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更好地融入作者创作的情感当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通过联系语境进行阅读,还能够使得学生的思想境界更加开阔。
  (二)组织讨论,培养语感
  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时,通常情况下是单独进行的,对于文章的理解情况也主要是依靠个人的力量,所以导致许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不能有效地提高对自身知识的积累。针对学生对阅读理解这一情况,老师可以在阅读课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这种集中讨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阔自身的思想维度,集思广益,在不断讨论过程中探索文章更深层次的含义。老师也可以结合阅读内容提出一些有辩证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通过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分析辩论,学生能够得到很多隐含的知识点,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联系生活,大胆创新
  文章的创作大多来源于实际生活,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大多时候也是作者当时情感的折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类型的文章,老师要教导学生将文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重点思考生活中的类似情形,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章主题情感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尽可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思维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固定,多鼓励学生在阅读内容、阅读方式上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对于自身提出的个性化想法,学生要能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资料进行阐述,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
  二、批判思维的渗透途径
  (一)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老师想要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就需要老师具备批判性思维。在現在的阅读教学中,重点的教学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当学生刚开始接触到阅读时,对于批判能力完全不了解,更是无法进行掌握,所以这就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来进行批判能力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文章中的知识,还要对文章中的结论提出大胆的质疑,敢于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对于自身提出的文章观点学生要积极地收集资料,依靠这些资料使得自己的理论更有信服力,也使得阅读学习提升到更高的阶段。
  (二)形成批判意识
  思想决定人的行为,之所以要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主要是为了提高思想意识。促进学生批判意识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老师的引导,首先在进行阅读活动前要创建合适的情境,情境的设置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与文章之间的情感共鸣。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同时还要促使学生产生逆向思维。对于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要积极地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善于采纳不同意见。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也可以分组进行问题提问,通过一定方式的激励,促进学生批判意识的形成,从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阅读中批判思维的培养途径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
  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时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进行阅读内容的选择时,主要也是以个人兴趣为主,兴趣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并且对知识的吸收效率也有显著的提高。当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时,阅读量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较大程度的训练,以满足学生内心对于知识的渴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师对阅读教学将要讲解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阅读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是老师要积极地改进教学方式,之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而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能够有效地将文章与生活联系起来,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维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条件,学生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有了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可能。首先,老师在进行阅读活动时,可以运用分组进行的方式,在小组内学生可以尽情谈论,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其次,老师要引导学生对于已知的问题结论进行质疑,从不同方面对已知结论进行探索。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在不断的谈论和辩论的过程中,与其他人的思维不断的碰撞,使得自己的思想维度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拓展,能够有效地帮助自身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三)提供批判性思维的佐证资料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知识的结论,但是有些结论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对任何的已知结论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老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对世界的思考。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自己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针对某一事物提出自身的观点,就要有相应的理论资料支持。所以,老师除了要加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还要引导学生注重阅读资料的借力,为批判性思维提供佐证资料。
  四、结语
  在学校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在不断的阅读教学活动中优化教学方案的设计,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阅读内容知识的掌握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也是教育发展至今的必经结果。阅读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思维能力中最高等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快速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畅奕.试论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J].成才之路,2018(28).
  [2]张兆如.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8(16).
  [3]孙进明.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对策[J].学周刊,201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