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教育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育提出了很高要求,初中體育教学也因此得到广泛重视。基于此,本文以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予以简述,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价值和策略,提出增加教学总时长、优化课程设计、更新教学方式等策略,以期通过分析服务于后续工作。
关键词: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 教学方式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b)-0126-02
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强调以系统化的理论传递和实践,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为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包括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能力等。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并不完善,与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存在距离,也不利于学生成长,本文就其现有问题和策略进行分析。
1 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问题
1.1 体育教学占比较小
体育教学占比较小的问题广泛存在于我国各地,城镇地区初中尤为明显。研究人员在文献资料中发现,约有80%的城镇初中,每周体育课堂教学总时长不超过60min,约60%的农村初中,每周体育课堂教学总时长不超过60min。约11%的城镇初中和23%的农村初中,每周体育课堂教学总时长可以达到80min以上。从锻炼学生体质的角度来看,每周体育课应达到3节左右的水平,每节课不低于40min,目前来看,大部分初中无法达到该标准[1]。
1.2 体育教育不够系统化
体育教育不够系统化的问题,与教学占比小直接相关,也与具体教学安排存在关联。如学校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在初中一年级下学期掌握基本的篮球技术和至少两项有氧运动技巧。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既要演示体育运动的要领,也需要针对理论和注意事项进行传递,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进一步增加了工作难度。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可能出现知识遗漏、教学计划无法有效执行等问题,系统化程度不高。
1.3 体育教学方式滞后
体育教学方式的滞后,体现在教学时间、空间、延伸性等多个方面。目前各地初中体育多强调课堂时间的利用,空间则局限于操场、教室,延伸性方面,多数学生不会在课下寻求主动学习,教师也不会占用学生课后时间,导致教学内容相对割裂,效果难以保证。很多体育运动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技巧、要领,教学方式滞后、缺乏延伸性、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对学生成长十分不利。
2 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价值
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作用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此前学者研究中,每周运动时间超过480min的学生,其心率平均约为82.2次/min,每周运动时间低于120min的学生,其心率平均约为87.9次/min,我国初中生心率平均值则为84.6/min,换言之,有效的体育运动改善了学生的心肌功能,使其供血量更大[2]。此外,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强度不高,但具有持续性,有助于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助力长期成长。此外,初中体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培育其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学习能力、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这也要求发挥体育教学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3 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3.1 增加教学总时长
尝试实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首先需要为教学工作提供开展的基础依托,重点为增加教学时长。考虑到我国初中教学科目较多,且均强调各科目学习兴趣和基础构建、核心素养提升,因此不宜过多增加体育课教学时间,城镇地区初中的教学时长方面,初一年级每周应在120min左右,设置为2节60min的大课或3节40min的普通课;初二年级每周应在80~120min左右,设置为2节或3节40min的普通课;初三年级每周应在80min左右,设置为2节40min的普通课。农村地区初中的教学时长方面,初一年级每周应在120~160min左右,设置为3~4节40min的普通课;初二年级每周应在120min左右,设置为3节40min的普通课;初三年级每周应在80~120min左右,设置为2~3节40min的普通课。这一参考标准主要依据为当前我国初中教学现状,城镇初中教学压力略大,体育课堂教学占比也较小,进行课时调整时,需遵循渐进原则,以便学校和教师合理进行教学计划调整,利用2~3年的时间,进一步增加体育课堂教学时长,使其接近农村地区初中参考标准[3]。
3.2 优化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优化,可应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系统化不足的弊端,提升体育教学的实际价值。具体方式上,建议构建基础知识优先、技能练习其次,最后进行综合提升的模式。基础知识优先,是指告知初中生体育练习的基本技巧、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等内容,先为学生构建认知框架,主要于初中一年级阶段开展。以农村地区初中为例,初一年级每周设置3节体育课,可选取其中2节,重点进行理论传递,包括篮球运球技巧、投篮机巧;长跑时呼吸节奏的保持;跳远时如何进行腿部发力等。第三课时进行必要的技巧演练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有效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初二年级每周设置两节体育课,可选取其中一节,进行理论知识的传递,告知学生各项运动的最佳强度、运动时间等,如运动时心跳应达到170次/min才能起到锻炼作用,有氧运动持续时间不宜超过1h等。第二课时组织实践学习。初三年级主要由教师给出指导方向,由学生自行选取运动方式和学习方式,发挥体育锻炼作用的同时,也使其成为学生减压的手段。此外也建议教师根据学生身体条件和不足给出更具针对性的锻炼方法。
3.3 更新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更新思路为因地制宜和多元化,应对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问题。因地制宜方面,强调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开展,使其契合学生需求和当地条件。每一个学期教学工作开始前,可与学生进行交流,给出若干可选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由学生选取,取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按学生兴趣所在进行针对性教学。此外,学校还可以与教师进行进一步沟通,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进行联合课堂教学。如农村地区初中,可适当利用自然环境,在教学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将体育课与自然课进行融合,使学生在吸收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进行运动锻炼,既能提升学习兴趣,也能改善教学成果。多元化教学是指在现有校园、教室、操场教学模式下,借助信息手段,使教学工作能够摆脱现有的时间、空间限制。如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台智能通信设备,教师可在课后、午休等时间,利用智能设备将体育知识传递给学生,由小组共同进行学习和探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会过多占用其课后时间、挤占其他科目教学时间,有利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给予重视。目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占比较小、不够系统化、方式滞后等实际问题,着眼学生体质、综合素质的改善,进行教学策略优化十分必要。策略上,包括增加教学总时长、优化课程设计等,各初中可酌情选用,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宗浩.关于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12-13.
[2] 丁志刚.关于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2):126-127.
[3] 黄继东.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多样化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9(2):32-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6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