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干燥综合征验案举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谢庚峰 王祖红

  【摘 要】传统观点认为“燥痹”多以阴虚津亏为本,燥热之象为标,笔者运用针刺配合放血疗法从“瘀血”论治,结合经络脏腑等进行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针灸;瘀血;燥痹;干燥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59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9-0064-01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外分泌腺病变,如唾液腺和泪腺等。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缓解干燥症状,防治多系统损害[1]。祖国医学中无这一病名,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多归属“燥痹”范畴。目前针灸治疗本病,对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病情有显著的效果。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燥痹”一例,现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1 病案举例
  患者,女,31岁,患者自2014年出现口干,后逐渐加重,2017年出现四肢多关节疼痛,继而浑身发痒,未见皮疹。2017年5月上述症状恶化,并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血小板472×109/L;免疫:RF 157IU/mL,ANA(+);ANA谱:抗-Ro-52强阳性(+++),抗SSA阳性(++),抗PCNA弱阳性(+-);肝功能轻度异常;角膜荧光染色实验(-),泪膜破裂时间7s;唇腺活检:符合干燥综合征(FS:2);被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由于母乳喂养,患者拒绝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西药治疗。刻下症见:患者形体消瘦,口干,渴不多饮,进食时常需伴水咽下,面色黧黑、以眼周为甚,偶有眼干,颜面、四肢皮肤干燥及散在红斑、脱屑、发痒,双下肢可见过敏性紫癜样皮疹,脱发,四肢多关节疼痛,唇色爪甲紫暗,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少薄白,舌下络脉迂曲,脉细涩。西医诊断:干燥综合征;中医诊断:燥痹(瘀血阻络)。治疗: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关元、中脘、合谷、气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太冲、太阳、攒竹、廉泉、地仓,每天1次、每次留针30 min,采用平补平泻手法,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间隔2~3天。肝俞、膈俞刺络拔罐,双耳尖点刺出血,每周1次。经过近1年治疗后,患者自觉上述症状改善明显,可正常进食,颜面、四肢皮肤正常,偶有瘙痒,偶有关节轻微疼痛,可自行缓解。2018年11月体检:血小板计数355×109/L;ANA(+);ANA谱:抗-Ro-52阳性(++),抗SSA阳性(++),抗PCNA阴性(-);肝功能正常。随访患者半年,病情未见复发。
  2 讨论
  本病多以“阴虚津亏”为本,“燥热”之象为标,然本例患者口干症状虽明显,却渴不多饮,并伴见形体消瘦,皮肤红斑、黧黑、脱屑,舌暗红、脉细涩,舌下脉络迂曲之象,这些症状说明患者体内并不完全缺乏水液,是由瘀血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所致。《黄帝内经》有“津血同源”之说,《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曰:“病人……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为有瘀血。”《血证论》也有“有瘀血,则气为血阻……水津因不得随气上升[BF]”、[JP2]“[BFQ]瘀血在里则口渴”的记载。瘀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在本例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故本案取穴多采用活血祛瘀、生津通络之法。在本方中百会,为百脉之会,贯达全身,益气、调神,配合四神聪可令阳气生发,推动血行;地仓、廉泉,太阳、攒竹,两组穴位為局部选穴,相互配合可疏导咽部气血、或疏通眼部经络,相互为用以治口干、眼干;中脘为胃经的募穴,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二者相互配合可健运中州,疏调胃腑气机,行血生津;关元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汇,与元气有关,和气海穴同处脐下,是元气集会之所,气充则能生津行血;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补肝肾,健脾补气,与手阳明经的原穴合谷、足厥阴经的原穴太冲相配,具备通经活络、行气化瘀、调整脏腑气血阴阳之功;太冲为肝经原穴,具有调畅气机、疏肝明目之效;血海是为活血化瘀的要穴,医治血分诸病。诸穴同用,共奏活血祛瘀、生津通络之功,故取效较著。再配合每周1次的放血疗法,令沉积之瘀血排出,取其“旧血不去,新血不生”之意,其目的促进气血运行,使瘀血不生,带动津液输布,令“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干燥综合征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且病情易于反复,是临床上的疑难病。本例病案运用针刺配合放血基于“瘀血致燥”的观点,结合脏腑经络等多方面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曾小峰.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诊治[J].实用老年医学,2002,16(4):172-175.
  (收稿日期:2019-07-20 编辑:程鹏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6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