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音乐创造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丁垣钰
【摘要】创造是艺术乃至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所具有的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和价值所在。在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音乐具有多姿多彩的视觉形象、多层次立体的听觉形象及强烈的情感感染力,音乐创造又因其本身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极具多样性和主观个性,从而富有强大的魅力和吸引力。在音乐课程的进行中,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音乐元素,培养其感知力,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发挥想象,培养其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最终形成自己所特有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音乐创造力;培养;素质教育;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新課标”下的中学音乐教育理念以审美为核心,通过直观的聆听音乐音响、用不同方式表现音乐艺术内容以及进行个性化的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深入感受音乐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美、丰富饱满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感染力,享受音乐文化中所独具的魅力,与之产生情感共鸣;通过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功能,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培养其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其更好地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发展自己的个性、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形成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音乐课是学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美德教育的主要课程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素质教育教学所必需的一门必修课。在新课改大力推行的形势下,初中音乐课程教育也急需改革。而在音乐课程的进行中,音乐教师通过引导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从而激发其音乐创造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一、有关初中生音乐创造力的研究分析
(一)创造力的定义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包含了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即无定向发展、无约束的由已知事物探索未知事物的思维方式和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
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对音乐领域产生的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
(二)国内对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的研究现状
笔者在论文撰稿前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发现国内已有无数学者对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极具参考价值,部分譬如: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突出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参与合作,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表现创造音乐。”
“欣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的教学法和教学理念,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出能够理解美、欣赏美,以美来规范自我,并且富有灵活的思维、敢于表现自己、爆发创造力的学生。”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无拘无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使他们在音乐的天地里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现今,国内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的研究,有很多不同的结论和研究成果,暂且先不一一罗列。
(三)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的重要性
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是未来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力军和源泉所在。创造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更是艺术教育功能和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属于艺术的一部分,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学校课堂教学活动中。音乐课因其其多彩丰富别具魅力的课堂形式和内容,吸引了大批学生的喜爱乃至热爱;又因其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条件。因此,在音乐课堂的进行中,教师对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音乐创造力
(一)营造相对轻松的课堂环境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形式以课堂为主,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是学生是否能更好地接受教育、进行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条件。过于严肃或过于松散的课堂环境都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严而有方、松而有度是最有效的方式。
教师面部表情、讲课说话的语气、气场的转变,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态度和课堂氛围。松张有弛的课堂,既不会因为纪律过于散漫导致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进行,又不会因为氛围过于紧张严肃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同时还可以有效率地完成教学内容,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圆满的结束课堂。
(二)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习惯
1.认识音乐元素
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等构成了音乐的各种元素,也是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课程是否能顺利进行,离不开学生对音乐元素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这也是学习音乐课程内容的基础。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讲解,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元素,使学生能够永久的记忆这些知识,为以后的音乐课堂进行奠定基础。
2.感受音乐形象并进行反馈
不同音乐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不同,大体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和综合形象三种。视觉形象的作品大多以舞蹈为主;听觉形象的作品大多以声乐、器乐作品为主;而综合形象的作品大多以歌剧、戏剧、音乐剧等为主。
教师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形象。比如:欣赏一首声乐作品,可以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旋律起伏、节奏快慢以及音色的变化,感受其中所蕴含和表达的音乐内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感受音乐形象,再将自身的体验表达反馈出来。
3.把握音乐元素
通过认识音乐元素、感受音乐形象并反馈出来,将二者慢慢结合起来,最终把握音乐元素,用音乐元素解释音乐,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日积月累,最终形成自主独立的思考习惯,为其创造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三)培养学生自主创造能力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作品形象和内容的复杂性,导致人和人之间的认识、简介都有所不同。在教授新内容时,教师不必着急揭晓答案,不必用专业的理论和表述来解释,不必对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并且对学生思考的结果进行赞赏和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想象力,以及发散性思维。
2.养成创新实践习惯
学生自主思考的结果需要实践去论证是否正确。在音乐课程进行中,每节课的内容都会有相应的提问,在未揭晓最终正确答案之前,教师会得到多种不同的反馈,而这时,需要学生自己来论证自己的答案是否准确。
教师也可以以身作则,自己先设想结果,再去实践论证,贴近实际,引导学生敢于将自己所想的内容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实践,从而养成创新实践的好习惯。
三、结语
本篇论文着重探讨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音乐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主动引导,营造相对轻松的课堂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更有兴趣、更有效率地进行学习活动。在音乐课程进行中,掌握基本的音乐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感受音乐形象,对音乐进行反馈,让学生形成自主思考、探索的习惯,并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养成实践习惯,最终形成自己所特有的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振武.试论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协调发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1-93.
[2]李和珍.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0:79-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