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宋彩凤

  [摘           要]  儿童文学课程融合式教学改革致力于各门课程形成合力,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内容安排上将之合并为故事、朗诵、表演、欣赏四类,每一类内容安排重点对应相应的课程,并将基本能力进行融通。教学方法上尝试一体化教学,并促成赛教结合。考核方式则采用课课联合的形式。
  [关    键   词]  高职学前教育;儿童文学;融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076-02
   学前教育专业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是學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改革逐渐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重点之一。
   高职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较多,通过资料搜集与整理,可以发现相关研究和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集中于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是认为鉴于高职学生的基础,应该提高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实践的比例;二是集中于对儿童文学课程的各类体裁进行研究;三是其他将课程与职业结合在一起的研究,如将课程教学改革与岗位结合、与工作过程结合等进行研究。总体来说,主要是将儿童文学课程与高职的特点结合起来,强调动手能力、职业特色。
   从根本上说,儿童文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应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而取舍内容和设计。儿童文学课程融合式教学改革旨在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作为课程改革的根本指向,致力于使各门课程形成合力,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当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五大领域的基本技能,借助儿童文学中的各类文学体裁,将教学与幼儿美术、音乐、游戏、教学法、手工等课程有机融合,促成学生专业能力的迁移整合。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经过调研,对职业领域及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将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为弹唱教学与舞蹈教学、幼儿园环境创设、保育工作、教育管理、儿童语言发展五个方面,在学习领域课程分属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核心模块,共计18门课。经分析,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的教学法综合其他相应的各门课程,是相应课程培养的学生能力的融会贯通。各门课程之间应该形成一股合力,为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而努力。儿童文学课程是语言领域教学法的铺垫。儿童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改革探索就是为打破旧有模式而做的努力。
   儿童文学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正是为其他课程铺垫做基础之用,弹唱、教学法(语言)、幼儿教师口语等课程与之呈现出显性联系,而幼儿舞蹈创编、美术、手工、幼儿心理学、幼儿游戏等则与之有着隐性联系。如幼儿心理学与儿童文学的联系,在儿童文学九种文学体裁中,每一种都与幼儿心理发展相适应,内容上也与幼儿心理发展相适应。
   二、儿童文学课程融合式改革探索
   儿童文学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融合式改革目标指向很明确,就是要促进学前教育学生其他课程培养的专业能力的迁移整合。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儿童文学课程融合进行了如下改革探索。
   (一)内容安排
   原有儿童文学课程内容安排以文学体裁为顺序,除了第一章总体介绍儿童文学外,其余九章分别为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散文、绘本、儿童戏剧文学、儿童影视动画,各部分学时平均分配。经过调研,根据专业教师讨论,按照方便教授、考核,核心能力归纳的原则将之合并为故事类、朗诵类、表演类、欣赏类四大部分:故事类包括童话、寓言、儿童故事;朗诵类包括儿童诗、儿童散文;表演类包括儿歌、儿童戏剧和儿童绘本;欣赏类包括儿童影视动画。
   每一类内容安排重点对应相应的课程,并将基本能力进行融通,如表演类,与之对接的课程包括艺术领域教学法、儿歌弹唱、幼儿舞蹈与创编、手工等课程,是综合性较强的类型。此类内容以儿童绘本为立足点,将之与儿歌、儿童戏剧的构成要素与基本能力融会贯通,要求在欣赏儿童绘本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幼儿教学的绘本,改成舞台剧本,创编儿歌和舞蹈,自制背景,完成综合实践。这一实践就将这几门课程所培养的能力融通起来,并对接了未来职业岗位的能力。
   从总体上来说,四类体裁的教授又以幼儿心理学为主线牵连起来,每种体裁都是依据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比如在第一章“初识儿童文学”中,结合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内容,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讲解,如幼儿语言发展处于低级阶段,对词意理解比较肤浅,对表达抽象意义的词很难理解;感知觉迅速发展完善,视觉不断增强,六岁时基本与成人相同,年龄越小图和字就越大,主要靠听觉听辨语音,接收外部世界信息,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对幼儿很重要,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发展水平较低,听故事时接受笼统时间概念;记忆主要是无意识、机械、形象记忆;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无意注意高度发展,有意注意能力开始形成;情感外露而不稳定;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各种手法的运用对想象力发展有益。
   幼儿的这些心理特征决定了儿童文学选讲的体裁和内容,在分析各类文学体裁的特征时,也以此为基础进行。如《儿歌》一章中儿歌特征的第一点:内容浅显,主题单一。主要是依据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概括能力较低,不易掌握抽象概念,理解力有限。而且生活阅历简单,知识经验不足,掌握的词汇较少。这些发展特征决定了儿歌要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单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二)教授方法
   1.尝试一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前教学专业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理论基础薄弱的现象,将课程教学由以往的理论课程讲授法为主转变为实践法为主,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融入理论教学,旨在将相关各门课程的基本技能融会贯通,尝试运用一体化课程设计教学。
   四类文学体裁类型进行教学时,先将任务分给学生组,然后对任务需要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讲解,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进行选择、设计、排演、训练,最终完成这一综合性任务。比如朗诵类包括儿童诗、儿童散文,在进行这类文学体裁的学习时,先创设一种情境——幼儿园朗诵会,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选择材料、进行设计、指导学生、组织排演,最后上台表演。提供儿童诗、儿童散文相关知识,组织集体朗诵的相关知识、朗诵指导相关知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尽量运用这些知识,完成任务。
   2.促进赛教结合
   课程尝试将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赛项规程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项目主要测试教师运用相关的知识与能力,表达对素材、作品的理解,表现出较强的儿童意识,作品适宜幼儿欣赏与学习。其中幼儿故事讲述和儿歌弹唱表演正与儿童文学课程培养的能力紧密结合。从竞赛评分标准中可以看到幼儿故事讲述与儿童文学课程直接相关,幼儿歌曲弹唱与歌唱表演、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主题简笔画与儿童文学课程间接相关。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将相关的能力培养放入目标中,对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重要意义。在幼儿故事一章中,课程设定能绘声绘色讲幼儿故事为能力指向,从幼儿故事的选择到幼儿故事的设计、讲幼儿故事进行指导,以竞赛中幼儿故事的评分标准作为标准,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教学的“指挥棒”,能够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也能指引教师的教改方向。作为专业基础课,儿童文学课程是考试课。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课程考分比例从以往的3 ∶ 7改为5 ∶ 5,重在平时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期末考试采用课程联合、综合表演的形式进行,由涉及的课程教师一起给学生设计的作品打分,极大地增加课程考试的挑战性和学生学习的热情。
   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在考核时教师还尝试采用非在场式考核。比如儿童诗歌集体朗诵比赛、儿童散文朗诵比赛,要求学生在课外用手机的录制,教师根据录制的视频打分。
   三、存在的问题
   儿童文学课程融合式改革因为需要各科形成同向合力,所以各课程教师的通力合作非常重要,否则会只有形式上的改变;此外,对课程教师与幼儿园联系有更高的要求,课程教师要深入把握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并不断研究如何将这些要求融入课程之中;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针对民族语言和双语的专业学生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儿童文学课程融合式改革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向,与其他课程形成了同向同行的合力,必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幼儿教育培养出融会贯通能力更强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黄云生.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2]林玫君.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王晓阳.论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改革[J].重庆师范第二学院学报,2006(2).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6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