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邬丹
【摘要】在医学领域,诊断学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实操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操性的课程往往需要大量的临床患者,而临床患者短缺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培养标准化病人至关重要,便于学生在学习诊断学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地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对模拟患者进行临床实验,主要包括问诊和体格检查训练两部分内容。标准化病人不仅可以缓解临床实操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为医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进而提升学习成效。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 诊断学教学 典型病例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医学院的学生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可供医学生进行临床操作的病人资源不足。致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如患者更加注重自我保护,不愿再做实习生的临床病人;医学院学生主动性不强,等等。此外,医学院在实践层面为学生提供的机会不多,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内容开始减少,严重制约了其临床操作的能力与水平,导致诊断学学科的教学成效不佳。鉴于此,各大医学院意识到临床实践对于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开始探寻新的教学方式,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服务。为此,各医学院选择利用标准化病人的方式来缓解用于临床实验病人不足的现状,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来满足医学生进行临床实践的需求,进而提升诊断学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释义:标准化病人
医学界对于标准化病人一词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化病人,又可以被称为SP,指向的对象有两类,一是未从事医疗工作的正常人,二是具有轻微病症的患者,对这两类对象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具有患者的一些临床特征,如病状、体征以及相关病史,并让其接受临床检查。通过对其概念进行描述性的解释后,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标准化病人是“演”出来的,是经过特殊培训训练出来的“病人”,而不是真正的病人。换句话说,就是事先设计好相关病症,通过标准化病人将这些病症表现出来,以辅助学生完成临床操作,进而增强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为真正接触或诊治病人做好铺垫。
二、应用:诊断学教学中的标準化病人
1.系统问诊训练
问诊是临床医学的专属名词,是指通过问来获取诊断所需的资料,具体是指医者对前来就诊人员进行系统询问,目的在于了解就诊人员的相关情况,进而获得病史。因此,问诊又可以被称作病史采集。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问诊情况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诊断与治疗环节。在对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时,标准化病人可以依据医者的需要提供不同的症状,以“病人”的角色陈述不同主诉的病史,往往会陈述一些较为典型的病例,帮助学生完成临床操作。在问诊后,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即标准化病人会以评分表为依据,对医学生问诊的内容进行比较,以最大限度确保问诊结果的精确性。
2.全身体格检查
对于医学生而言,能够独立地完成全身大检查的工作是其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其必须掌握且可以熟练操作的基本功。医学生不仅要熟悉体格检查的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明确具体操作步骤或程序,能够准确地找到检查的部位,使用适度的力道手法等,这就需要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熟悉上述内容,并能够用与体格检查相关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操作。因此,医学院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而标准化病人的出现正好弥补了实践机会欠缺的不足,最大限度地确保了每一位医学生都能够获得实习的机会,即对标准化病人进行全身的体格检查。
3.分析典型病例
相比于真实病人,标准化病人可以依据医者的需要为其提供典型的病例。对于学生而言,可以以事先设计好的病例为参照,完成问诊训练以及查体环节,通过模拟真实病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病例环节,医学生既可以扮演医生角色,又能够担任病人角色,而且这种模拟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情境,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获得新发现,学到新技能。
三、应用与评价
诊断学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并重的学科,而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中的应用确实带来了很好的效果,缓解了资源不足的问题,增加了医学生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因为学生在对标准化病人操作的过程中已经事先设计好了一切,但真实病人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突发且紧急的情况,需要医学生具备一定的应急能力。因此,医学院应合理地应用此方法,并意识到其存在的不足,对其加以改进与完善,以期标准化病人可以在诊断学学科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医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于婷婷,王珏,王珑.标准化病人结合翻转课堂在检体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51):243.
[2]沈晖,徐二琴,张琼玉.学生标准化病人(SSP)在诊断实验教学应用效果、认可度及综合能力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07):1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4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