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机电专业中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着“教育从心开始,帮每个孩子谋前程”的理念,以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班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以人为本、德技并重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阐述工学交替的具体实施过程与经验。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TH-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9.10.069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及《省教育厅关于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发挥职业教育、行业企业专家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的研究、指导与服务功能,展开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专业建设,加强教学研究,优化师资队伍,突出实验实训,积极与江苏淮海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合作,实施“3+3”工学交替,探索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及智能化技术迅猛发展,企业生产开始大规模以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力,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社会变革[1]。学校本位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制一般为三年,时间较长,很难灵活、迅速地应对技术革新与劳动力市场变化,造成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困境,新的职业教育模式迫在眉睫。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王继平司长指出要“聚焦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我校与江苏淮海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展开深入合作,实施“3+3”工学交替,校企共同研制招生方案,实现招生即招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人才培养的便捷通道;共同承担技能教学任务,强调企业本位的教学模式。
2 为了职业而教育
2.1 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
“适合的教育”要设定适合的教育目标,通过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形成适合每个学生并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人性提升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结果[3]。为保证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班的顺利开班,我校多名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带着任务走上岗位,深入了解企业计划对学生开放的多个岗位,分别完成方向器、拉杆、车把、车厢、后桥、四开门等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将岗位任务综合分解,与教学学科联系起来,把岗位任务具体转化为教学任务,并设计相关教学项目。通过教师顶岗实践,校企双方共同商议,面向有需求的培养对象,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日后就业岗位,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2.2 打造融合互通的校企文化
现代学徒制实施校企双导师共同授课,学生在校有老师,入企业就要有师傅。江苏淮海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的新员工培训合格后,都要举行简单而隆重的拜师仪式。我们的校企合作班也秉承这一优良传统,在学生完成入学教育与通过企业新学徒培训考核后,举行拜师仪式。2018级淮海机电班的学生穿着企业发放的统一制服,精神饱满的参加拜师仪式。“作为淮海集團的一名老师傅,我郑重承诺:我愿意将自己积淀下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我的徒弟,说给你听,做给你看,助你成长,育你成才。”铿锵有力、充满责任与激情的宣誓声响彻我校报告厅。学校顺利举行了2018级“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师徒结对拜师仪式,现场10名淮海集团老员工与50名淮海冠名班学员师徒结对。通过拜师仪式,学生感受企业独特的传承文化,把校园师生文化与企业师徒文化融合互通,实现文化育人的独特功能。
3 通过职业而教育
3.1 形成合适的校企融合课程
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从入学体验开始,就感受到浓厚的职业特色。课程设置中再也见不到学生熟悉的历史、地理等课程,出现了机械制图、钳工等专业课程。由于合作企业一期计划提供的工学交替岗位,对学生钳工装配能力要求较高,经校企共同研究商定,把钳工课作为合作试点课。除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学习外,把钳工课堂搬到企业厂房,形成“3+3”工学交替模式。学生第一学期在企业生产的旺季,进行工学交替一个月,每周在校学习3天,在企业顶岗工作3天。3天的校园学习以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根据我校的机电专业课教师做出的岗位能力分析报告,结合学生技能培养的一般规律,以国家钳工职业资格考证为标准,教师研究设计工作过程导向的钳工装配教学项目,学生既能在学校实训车间练习,又能在工学交替时到企业实践,由企业师傅共同指导,从而形成适合学生职业发展与技能提高的校企融合“双体系”课程。
3.2 实施双向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生学习课程的改变、学习环境的迁移,必然带来考核评价体系的变化,我们实行“双向标准、多元考核”的评价模式。学校老师讲授基础知识与原理,进行企业生产案例的教学,对学业课程进行考核;通过“3+3”工学交替,企业师傅进行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从实践角度回答该怎样做的问题,对学徒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以我校钳工课程为例,学生在校完成的工件,拍照上传至班级教学群,企业师傅也能及时参与考核评价,针对学生所做工件中存在的问题,以企业标准进行打分,量化学生的成绩,完善学习过程性评价,便于学生及时纠偏改进。
4 结语
现代学徒制作为跨界教育的典型代表,与常态的育人策略不同,从学生“为了职业而教育”的初衷,到“通过职业而教育”的过程,着力向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机会与平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日后,我们将进一步实践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分析实践中的问题,校企共创解决方案,为学生谋一条合适的出路。
参考文献:
[1]刘晓,石伟平.“机器换人”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J].职教论坛,2016(10).
[2] 王继平.谱写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新篇章[J].中国教育报,2018(11).
[3] 唐智彬.“适合的教育”体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义[J].江苏教育,2018(1).
(03)
作者简介:孙艳(1983-),女,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教学研究,E-mail:1259949017@qq.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95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