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少先队改革的校外少先队活动的研究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越

  摘 要:少先队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校内,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践与创新双促进,从而体现教育的社会性。如何更好的开展校外少先队活动,融入、参与到社会已经成为当代少先队员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发挥少先队员主动性、举办多元化活动、健全选聘机制和完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校外少先队活动的质量和教育效果。
  关键词:校外少先队活动;评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0B-0107-02
  《少先队改革方案》(2017)中指出,要以少先队中小队和雏鹰假日小队、红领巾小社团等形式,组织全体少先队员积极开展群众性少先队集体活动。注重普及,力求每一个少先队中队人人可为、常态可为,借助家长和社会各界力量在校内外创新开展各类活动。在这一方案指导下,各级少工委都在着力开展主题明确、形象生动的活动。但是在积极开展活动的同时,也存在着活动创新度低、辅导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评价机制等问题。为改善上述存在的问题,我针对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发挥少先队员主动性,确立其主体地位
  想要努力锻炼与培养少先队员自主能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自主性,辅导员所起到的只是引导作用,重点在于少先队员自己管理、自我建设、自行活动,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同时展开,鼓励少先队员们主动实践,注重培养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少先队改革方案》(2017)中提到,少先队在进行活动时要重点实现少先队员的“主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1978年12月,刚恢复队名不久的上海少先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的指引下,首创了一种以儿童为主体的自主性自我教育运动的新形式——少先队自动化。 自动化的过程就是让少先队员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过程。它是一种不依赖于他人,不受外界束缚,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工作、学习、生活,既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同志、集体、事业的积极行动,又是一种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实际本领。对于现在的教育来说,缺乏的正是这种“发挥少先队员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意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辅导员为主导,队员跟随其步调前进,但要想真正挖掘少先队员潜能,壮大少先队员组织,就必须从尊重信任儿童、放手让队员自主活动开始。
  1984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少先队员和辅导员代表大会上,邓颖超对全国少先队员提出“未来需要你们去创造”的号召,要求我们要从发挥儿童创造精神着眼,充分发扬少先队员的独立性、主动性,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 活动过程中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让他们敢怀疑、敢提问,充分相信儿童、理解儿童。高质量地满足儿童主体需求,践行民主、科学的新儿童观。让少先队员可以设计、组织、开展自己的活动,建设一支真正属于少先队员自己的团队,做到自己管理、完善,体现他们的心声。让少先队员们充分了解自身的优点与不足,真正把各少先队都培养成为具有创造力且自信、独立的组织,把每一个少先队员都培养成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创造力和实践精神并存的自己的小主人。
  二、举办多元化活动,与时代相结合
  少先队组织对其队员进行教育主要是通过活动的形式展开。其活动宗旨是“体验快乐,实现价值,提升品格,发掘潜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少先队活动发展缓慢且多数流于形式,过分单一化的活动会阻碍儿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养成,要将活动向多元化、开放式方向发展。
  (一)创建多样化主题活动
  在活动主题的确定上,要组织少先队员们积极思考,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不断提出问题,自主自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每次都要确定新主题、新方向,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避免枯燥无味。并且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将活动地点及形式多样化。进社区、进村组,依据当地文化特色设计不同的环节,将课程内容品牌化。呼和浩特市少先队可利用大青山抗日战争纪念馆、乌兰夫纪念馆等开展红领巾思想教育活动;联合金巴扎木苏、达瓦桑布、苏乙拉图等文化遗产传承人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借助青城阅立方、内蒙古美术馆等地组织红领巾文化活动……校外的活动远比在学校内老师的讲解形象、生动、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其中的价值,印象也更加的深刻。要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中着力培养少先队员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以及合作与竞争共存的精神。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大题目,发动队员们通过观察、聆听、寻找、讲述、分享,走进党史、近现代史、新中国历史,了解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
  社区作为校外少先队活动的重要平台,可以同步发展社区和校外少先队工作,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可以使少年儿童通过和家长一起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将活动竞赛化,设计不同类别的奖项,鼓励儿童积极参与。
  (二)加强亲子互动交流
  家长很难及时参与孩子在学校的大部分活动,所以在校外开展活动就成为其与孩子交流与互动的好时机,同时提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衔接度,做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平时家长忙于工作,难免会疏于对孩子的陪伴,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正好可以让家长充分感受孩子的快乐,多一些与孩子交流的空间与余地,缺失父母陪伴的成长是不完整的,父母陪伴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其对孩子成长规律的认识不到位,甚至是对自身承担责任的无视。而在少先队活动中,父母可以通过与辅导员的交流以及与孩子的互动来改善现代家庭“偏重智力和技能,忽视实践和情感”的错误教育观念。从主题确定、活动设计到奖品类别等环节上都让他们跟进参与,在活动中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及完美人格的養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加大活动传播力度
  现阶段来说,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在校外开展少先队活动的好处。但是随着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形式持续多样,所需要的各种形式的物质支持也不断增多。不论是从资金还是场地等方面来说都需要获得相关教育单位及社会团体的帮助。加强与媒体间的合作,大范围传播活动影响力是赢得社会关注的有效方法。加大与第三方合作力度,实现各级学校间的横向联合以及与社会团体的纵向联合,努力做到资源共享,有效开展,形成一个开放性、多元化的校外少先队活动体系,争取吸引更多的教育基地、机构参与其中。将阵地活动有效化,日常活动连续化,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扩展活动规模,以“人智机智结合,云端队本相融,线上线下互动,数媒纸媒两用”为基本特征,坚持“开放、共享、协作”原则,创造性地构建区域性“互联网+少先队”的新格局。 通过互联网将各地少先队活动相联合,资源共享,促进合作,扩大规模。还可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中国红领巾”等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鼓励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员将活动案例、心得感悟等内容上传分享。将主题鲜明的精彩案例和典型做法结集成册,制作微视频等集中展示。在对少先队活动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的同时,还能提升辅导员教师以及少先队员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搭建多维平台,构建与少先队员沟通的新途径。   三、健全选聘机制,实行专业化辅导
  辅导员作为少先队员的引领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少先队员的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老师是他们最长期也是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少先队工作者和辅导员是十分必要的。
  (一)不断优化少先队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作为少先队活动的直接和具体带领者,是要起引导和表率作用的。2017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少工委会议上强调了要着力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准入制度、专业知识认知与能力培养、工作设施配备和发展前景等方面都要下大功夫。 但是目前多数校外少先队辅导员都是由社区或其他团体工作人员兼任,他们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和理解度低。此时就要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设立专门的辅导员岗位,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完善校外少先队工作队伍。在不断发展新一级辅导员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和消防、心理咨询等专业人士的作用,请他们担任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构建“专业辅导员+志愿辅导员”的基本工作队伍。 作为一名少先队辅导员,除了具备科学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其是否拥有持之以恒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要懂得思考,能够帮助少先队员在知识和心灵上同步成长,这才是我们优化与发展辅导员队伍的基础和根本。
  (二)加强后期管理培训
  辅导员的职后进修不仅可以提升其自身的素质,对于少先队员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我省教育厅可以拿出部分国培计划指标以用来专门培训基层少先队辅导员。其主要可以围绕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专题座谈、典型分析、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展开,帮助各级各界辅导员们扎实理论知识、培养实践精神,进一步提高其专业性以及开展少先队活动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各地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升综合素质。具体层面来说,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定期培训,学习少先队活动课程,使其充分理解开展少先队活动的意义。坚持每一次活动前期有准备和布置,过程有记录和检查,后期有总结和考评,奖惩结合,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职后进修重在自我进修,要加强辅导员思想意识教育,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培养其专业精神。
  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面对工作中可能或正在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应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为辅导员甚至是少年儿童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排解其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避免产生心理隐患,建设一批更加专业的辅导员队伍。
  四、完善评价机制,建立系统制度
  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评价系统可以体现出对少先队工作的重视程度。评价系统应是多方面的,少先队员和辅导员都要进行,且分为自我测评和他人测评。在活动完成后,辅导员及儿童按照目标完成情况、活动进行中的参与和延伸情况进行分类评价,并且在评价中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下一步活动如何更好开展。各校领导及辅导员们也应进行不定期的指导与观摩,针对这些活动提出一些值得借鉴的部分以及改进的建议。同时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立一些竞赛及嘉奖活动,现应用范围较广的是由《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2005)中建议推广的“雏鹰争章”活动,这是对少先队员参与少先队活动,努力提高各方面素质的激励和评价体系。要求少先队分别以大、中、小队为单位,根据不同地方的人文特色来自主设计红领巾奖章、展览柜及宣传手册等。不仅仅是校内活动,也要将校外少先队活动情况收入发展手册中,让辅导员以及少先队员将其充分重视起来,建立对少先队员阶梯上升、分层递进的评价激励机制, 使儿童既要有技能上的提高,又有情感上的触动,还要有内心的收获。针对辅导员来说,《纲要》同时指出,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从活动课程、組织及道德养成等方面对辅导员进行综合评价,评选“优秀辅导员”进行表彰。以此为典范确立不同的评价制度,可以进一步增强辅导员及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基本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段镇.少先队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兰随群.“四有”引领辅导员走向成功[J].辅导员,2017,(8).
  [4]沈兵.东阳“网上少先队”的新探索[J].辅导员,2017,(8).
  [5]杨济泉,庞延庆.积极利用“五老”优势,充分发挥“五老”作用[J].中国会议,2011,(7).
  [6]纪莉.如何在校外开展少先队活动[J].素质教育研究,20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77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