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心理素养环节有效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龚娴
[摘 要] 当前中职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心理压力较大,致使他们心理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如果中职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素养问题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在面临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就出现焦虑、恐慌等系列心理危机,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和个人综合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应及时开展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提振中职学生的就业积极性,端正就业态度,引导学生摆脱不健康的心理误区,树立健康、合理、科学的就业观念,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挑战。
[关 键 词] 中职;职业生涯;就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23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0—2020)》要求完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重视对学生心理疏导和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也明确学校强化培养学生心理品质,大力提振心理健康水平和择业就业心态。然而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就业形势整体不容乐观,能力不占优势的中职毕业生面临压力更大。教育部的数据表明,2017至2018年我国中职毕业生人数约为1000万。当下社会轻视职业教育、看重文凭、看轻社会技术劳动的现象依然不容忽视。
中职毕业生就业统计调研数据显示:专业对口就业难,相当部分毕业生与他们所学专业关联度低;岗位競争激烈,虽然企业急需技术人才,但中职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偏弱,扩招背景下中高职院校毕业生产生激烈竞争;就业质量不高,工作环境恶劣,自我发展空间不足;收入情况不尽如人意,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毕业生平均每月2000左右,劳动强度相对较高,节假日较少,且养老金和其他福利缴纳比例很低;工作稳定率不高,结合毕业生跟踪调研数据,相当部分毕业生在首次就业半年内更换工作单位,只有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可以坚持两年以上。
一、问题
正是在这种就业背景下,中职学生普遍认为就业困难,社会就业竞争压力过大,直接导致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诸多心理问题。
(一)缺乏科学客观的自我定位
相当一部分中等职业学生缺乏科学客观的自我意识,在选择职业时往往盲目追随潮流。在求职过程中,不能以实际能力为基础,未来的职业规划也不能客观准确地定位。更多受到周围群体和社会概念的影响,盲目追随一种流行的职业,没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自己影响了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许多学生经常在选择职业后发现不适合自己,随意改变或选择忍受。经过三年的中职学习教育,许多中职生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却期望较高薪酬,认为自己很容易找到体面的工作。但事实总是很残酷,中职毕业生的开始工资一般都在2000左右,而且企业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极高,相当毕业生甚至实习期还没有通过。
同时在职业生涯规划期间,经常与小学同学、初中同学以及周边的中职同学进行“攀比”,不愿意难堪。而在这样的“攀比”的心态作用下,学生缺乏客观公正评估自己的能力,在职业规划中,选择面过窄,呈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现象,而且越是试图改变越是获得更少,甚至当同学顺利找到心仪的工作,他们往往心理失衡。
(二)缺乏勤奋努力的就业心态
相当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校期间不够勤奋和努力,没能学好扎实的知识及技能储备,临毕业则出现严重的无知感,缺乏敢于战斗的勇气,以至于在选择职业时经常感到迷茫和痛苦。
(三)严重依赖自卑的就业情结
目前中职生都是2000年后出生,且大都是独生子女,缺乏自理能力,直接导致在职业选择上自主性和独立性较低,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方向。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量毕业生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坐在家里等父母找工作,或者在找工作时,他们不敢独自去,拖着他们的同学或朋友,拉着父母去陪他们;更有甚者就不想面对工作,留在家里“啃老”等诸多表现,而这些依赖是对他们自己的不负责任。这种依赖心理不但让中职生丧失了独立能力,严重弱化了心理承受能力,缺乏就业竞争能力。
同时,由于社会、自身等综合原因,如就业形势残酷,社会用工需求越来越高,而自己早就不再认真学习,没有形成好的习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够扎实。而且在各方面都有普通,社会交往能力如口头表达和人际关系也不行。再加上自己家庭条件不优越,父母能够给自己的资源极其有限,没有社会“关系”等,相当部分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综合上述原因,大多数中职生都觉得自己不被认可,感觉毕业后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更有甚者对未来感到绝望。
(四)过度焦虑抑郁的就业心态
在求职过程中,中职生经常出现“理想非常美好,现实很残酷”的情况,他们通常有美好的工作愿景,然而担心自己是否能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担心被拒绝,担心做不好,等等,各种担忧直接引发焦虑抑郁的心理,使中职生感到紧张,缺乏自信,甚至影响睡眠和正常行为,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以至于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他无法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面对挫折和失败,自信心大大削弱,甚至一些学生无法面对正常的工作状态,这种焦虑状态不仅影响学生的就业,也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策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仍有许多中职生未能充分认识他们的职业规划,并为之表现出职业生涯规划的盲目或迷茫。原因是相当数量的中等职业学校仍然没有必要的心理干预手段,因此,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提供有效的心理素养咨询和干预,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择业和就业的价值和意义,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增强择业意识和就业心态。
(一)落实心理健康课程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南”,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结合中职实际,有机嵌入职业生涯规划。基于学校的心理教育理念,职业规划测试平台经过优化,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展示自己的兴趣专业特长,他们的特点和个性能力,有效地找到学生最喜欢的工作。
在实施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重视职业意识,渗透教学和教育中的职业规划意识,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展自己的事业。首先,在道德教育课程中设立职业规划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班主任日常教育中的专业意识。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自学知识和分析优势。能够探索和表达专业价值,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最后,结合职业规划测试的平台辅助,学生了解并认识职业规划的迫切性,并提振他们对职业规划的重视。
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上,注重科学、活动、兴趣和针对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努力使课程适合中职生的职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要认识到职业规划的价值并正确地修改现有的想法和意愿。此外,中职生即将面临各种职业机会,由于他们自己的专业和其他因素,学生需要多次为职业选择做好准备,不能认为职业选择意味着永久就业。
(二)结合专业特点嵌入心理教育
在涉及就业心理调试的相关措施中,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专业特点,完善专业+心理素养指导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心理调适和就业指导模式。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之间,自身能力和社会阅历尚浅,缺乏积极规划职业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学校帮助学生熟悉他们的专业经验和专业观点,并激发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强调职业规划和有针对性的重要性。通过相关讲座、课程、媒体等方式收集相关专业工作组信息,以了解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前景,同时积极指导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毕业前有更精准的定位,养成有耐心、抗挫折、有创新等综合心理素质,并结合专业定位,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专业方向,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
(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1.学校举办五月心理健康周活动,通过心理健康讲堂、心理影视观看、心理宣泄室、就业心理模拟等知识渗透,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学生借助一系列活动平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快乐,从各种活动中快乐地成长,传达积极的能量,引导学生创造积极的观点。
2.积极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介积极宣传心理健康专业知识。针对不同主题进行专业讲座,如自我定位、职业理解和选择、企业适应、企业招聘模拟等,以便学生形成职业规划意识并为工作做好准备。同时针对毕业生的特殊性,我们将开展模拟招聘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招聘会体验招聘计划和实践练习,提高学生对求职的自信心。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在活动中巧妙地培养学生的择业就业思想觀念。
(四)拓展心理活动活动平台
对中职生的综合心理能力强化,需要学校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共同创建适合中职生的心理调试模式,以确保当前就业的逐步完善。
1.积极开展社团促进心理素养提升。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促进职业规划,选择技术工匠和校内外的行业精英,建立专业技能,深化和拓展专业培训、面试会、企业艺术培训活动。丰富的校园社团活动是挖掘学生潜能和充分发挥个性的重要阶段,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活动中培养自我效能感,逐渐增强自信心,积极探索选择职业的多样性。
2.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教师辅导、学生参与、小组互动、教师反馈样式,学生可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社会实践基于目标专业、未来职业,积累经验,提高社会意识,促进就业和定位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平台。
3.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扩展到家庭、企业和社会,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教育父母关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综上所述,针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学校整合了家庭、企业和社会的全部资源,提高了高中生职业生涯的就业心理,并需要通过全面的心理调试措施加以干预,提高中职生专业发展意识,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刘畅.中职毕业生常见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J].教育教学论,2017(20):31-32.
[2]罗景莉.构建中职生墙角心理对其就业心理调适的能动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50-152.
[3]王煜.浅谈中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8(2):24-27.
[4]刘晓丽.中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应对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4):145-146.
[5]何颖红.中职生就业心理探析与对策[J].科教导刊(下旬),2015(2):175-177.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4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