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混合式学习在办公自动化选修课的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小明
[摘 要] 办公自动化选修课是职高学生在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后,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在高二年级选修的一门课程。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通过混合式学习实践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亦得到持续提升。
[关 键 词] 混合式学习;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办公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162-02
一、教学现状分析
报名参加办公自动化选修课的大部分学生已基本掌握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简单的文本编辑、电子表格计算、幻灯片制作等操作。但面对具体的实际操作事务,学生缺乏收集信息并从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有时学生会出现束手无策的窘境。我们的学生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按事先设计的实训题目完成操作性较强和步骤明确的实训题,学生普遍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教师也忽视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结合多年讲授这门课的实践经验和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研究,在教授办公自动化选修课时根据企业的任务开发出相应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依据
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思想就是综合运用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效整合,采用不同的媒介与手段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一方面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形成更具有积极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结合《办公自动化选修课》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现状,本课程适合作为混合式学习的研究对象。
首先,本课程在计算机多媒体机房内组织教学,参与此选修课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Office操作技能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为混合式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软、硬件条件;
其次,报名参加办公自动化选修课的学生清楚该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关系着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而采用混合式学习正好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
再次,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内的面对面教学,教师更应将教学对话拓展到课堂外的学习和实践等各项活动中去。混合式学习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空间的受限性,通过网络师生通过邮件、微博、微信、微课、云课堂等多种“虚拟教学”方法,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延伸到课外,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课后成为现实。
三、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
混合式學习把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与数字化学习优势结合起来,它混合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媒介、学习方法等各种学习要素,通过组合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项目驱动”教学是师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在网络平台基础上进行的项目教学尤其适合高中选修课程。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根据项目目标分解相关知识点,把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较为独立的片段,同时采用与学生认知水平、能力相符的任务进行表述,这样的项目具体清晰有可操作性。“任务驱动”强调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合理应用,进行自主探究、相互协作学习,在学生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获得愉悦的学习实践体验。
四、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混合式学习实践
项目教学的实践要求教师吸引学生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来,辅助学生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题。下面笔者以“编辑长文档”项目为例进行如下实践教学。
(一)创设项目工作情境
结合亲身经历引出“长文档编辑”项目,高考后的暑假老师跟随打字复印店师傅学习电脑基础知识,经过一周的努力能解决一般客户的需求,如:打印表格、文件等常规操作。但令老师记忆深刻的是某天一位客户拿着厚厚一叠资料,要求两天完成打印排版其单位产品参加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标准体系文档。当时老师为几百页的文档能否如期完成而惶恐不安,若同学们现在接受这一任务,只要你掌握了“长文档编辑”技能后就能克服老师当时束手无策的窘境。由此围绕学生的就业需求设计项目,让学生看到项目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由此明确项目内容:以撰写文档“毕业论文.doc”为例,练习用Word制作毕业论文,掌握编辑长文档的方法和技巧。
(二)课前分析及资源准备
课前分析包括对项目内容、学习目标、学生现状的分析。学习资源根据课前分析结果进行准备,首先上传与项目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资源、教学设计、课件、学案、练习测评、实验报告等辅助性学习资源,学生可通过学校资源平台、班级教学QQ群或微信群及时查阅。其次提炼长文档编辑的技术要点,按编辑顺序把有难度和学生易忽视的操作细节录制成微视频,如“定义各级标题样式”“定义多级符号列表”“确定文档纲目结构”“调整纲目级别”“公式、流程图编辑”“设置页眉页脚”“生成文档目录”。课前学生通过资源学习,对长文档编辑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有了初步认识。 (三)检验效果及实践探究
为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课上实践阶段,教师需对其课前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检验其是否完成了必要的基础性学习,达成了课前学习目标。教师通过收集资源平台的反馈数据,通过分析得出学生理论知识缺陷和短板所在,由此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突破,让学生对长文档编辑所需的技巧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为顺利进入课上实践阶段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基础和学生间的互动度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长文档编辑的技术要领,最终提交一份长文档编辑的方法和技巧的可行性方案。小组成员结合课前储备的知识以及教师对学生知识误区的纠正,再通过微视频学习通过模仿操作领会操作要领,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通过实践将长文档分解成几个子任务实施形成一份可行性方案。接下来教师着重要引导学生对各小组提交的可行性方案进行推敲,首先引导学生寻找各方案的操作思路、知识点和技巧上有何不同。如:有的小组提出先制作文档目录,后设置文档章节标题,有的小组则恰恰相反。首先教师让正反方各推出一名学生对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演示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两种方案是否都可行还是哪种方案更合适供学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着重围绕学生的试错方案,通过抛出问题或给出提示信息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此时方案正确一方的学生就能抓住对方错误的根源所在。这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思维碰撞,能更好地引导方案错误小组成员拔拨迷雾,理清思路探究解决问题的根源。由此让他们结合方案存在的问题再次通过查找资料、观看微视频进行操作完善。
这样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项目实施方案,直到最终完成长文档编辑的方法和技巧形成定稿。此时让学生回顾操作过程,记录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来充实实验报告,相信经历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这一循环往复使学生对长文档编辑的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展示评价成果
首先引导学生从长文档作品的外观、目录是否具备链接跳转功能、章节号是否会自动更新等方面进行评价,投票选出最优长文档。其次还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如在线平台的发言、交流互动,课上环节的操作熟练程度,课后实验报告、自我评价表的填写,同学间团结互助等均可作为辅助的评价指标。评价完成后,教师可把组间互评的优秀作品上传到学校资源平台进行展示,这展示的不仅仅是学习成果,更是学生间协作精神的再现,智慧发展丰富的象征。
五、课后拓展延伸
(一)问题探讨、反思完善
课后要求学生通过资源平台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交流,通过操作经验分享,提炼出长文档制作的核心知识点以及注意事项。在学生相互探讨的基础上,再次对作品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二)項目汇总,拓展延伸
通过项目的设计实施,让我体会到设计合理的项目,在任务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可以成为下一任务设计的依据,上一次的经验交流会对后续的方案设计实施提供借鉴。教师汇总长文档编辑项目时,学生已经掌握了静态页眉的设置,如设置奇偶页不同、首页不同的页眉,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让章序号、章名和节序号、节名出现在奇偶页页眉中(如:第1章×××,第1.1节 ×××)。这个后续任务的设计以静态页眉操作为基础,通过操作学生发现设置奇偶页不同页眉技能的方法无法实现章节号和名称的自动更新,即现有技能不能实现页眉的动态改变,由此引出动态页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碰到的问题进行规范描述“如何在长文档的页眉中实现章节的动态更新”,学生通过百度搜索找到采用域的方法使问题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静态页眉和动态页眉的认识更进一步。学生通过分析如何对问题进行规范描述也是高效使用资源平台获得解决方案的关键,而问题意识正是我们职高生最欠缺的,需要在教学各个环节加以持续强化。
六、结束语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惊喜地看到学生的潜力被一点点挖掘出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对新知识认真执着的探究精神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和理解问题,唤醒学生的大脑去解决问题。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促进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有助于教师敏锐地发现问题,从而更加自如地引导学生互动、交流与合作。在这样的教学良性循环中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逐步形成,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谢云.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设计与开发[M].杭州:杭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陈丹亚.能动性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开发中的实践探究[J].信息与电脑,2017(9).
◎编辑 司 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48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