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开展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带有理工类科目的一贯特点,较为抽象,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小学数学知识相对简单,但对学生学习思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并不完善,以新课程背景作为视角,需要正视当前工作的不足,从思路和方法上寻求改善,提升教学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学习策略联合教学模式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不足
1.方式缺乏吸引力
研究人员对目前我国各地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学校工作均带有教学方式吸引力不足的基本问题。一方面数学知识较为结构化、抽象化,需要教师给出详细的说明,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也难以针对所有学生特点进行教育。如在三角形面积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通过例题讲解原理、推导过程,如果引入了过多的其他内容,学生可能无法抓住重点,或者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这是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僵化的基本原因。
2.理念不完善
教学理念是一个时谈时新的话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有限,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的讲解是数学知识传递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理念,即以教师讲解为主。如在未知数教学中,因相关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高,且与此前所学知识带有明显的差异性,学生独立思考往往难以理解X的用法,教师需要借助例题、练习题进行反复讲解才能完成知识传递。设法在后续工作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是教学理念更新的基本要求。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开展思路
1.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开展,强调的是以生活为载体,实现数学知识的重构和碎片化传递,这要求首先认清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将其作用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途径。如小学数学中简单的平面几何知识,包括圆面积、周长,三角形面积和高等,这些元素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加以利用。使生活元素的作用得到发挥,也使教学活动延伸到生活中,知识的具体化呈现,也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手段,应全面、长期得到开展,结合不同阶段小学数学的特点,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2.重视学生能动性
生活化教学,强调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使其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换言之,该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到教师、校园、课堂的约束,是相对自由的,学生的能动性也因此称为其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要求在后续工作中,对学生的能动性给予充分重视、激发。如告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可以帮助父母进行计算”,学生在家庭责任的驱使下,会主动寻求生活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当其获取了进步后,教师、家长也应给予鼓励,使其更积极的投入学习中。
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开展方法
1.给出生活学习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开展需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可能在遭遇挫折后下降,也可能由于方式不当而迟迟无法获取预期的进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知识特点,给出学习策略。建议将小学数学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低年级阶段(1~2年级)、中年级阶段(3~4年级)和高年级阶段(5~6年级)。低年级阶段的学习策略,以发现为主,如基本的加减法练习,可鼓励学生在吃水果时,利用水果进行加减法练习。1~2年级的小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各类元素,首先发现数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作为后续学习的基础。
中年级阶段的学习策略,以运用为主。如上文所述的几何知识,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在发现了各类几何元素后,进行记录,并在课堂中提出,由教师利用学生发现展开教学。学生发现汽车车轮、饼干、餐盘等均呈现为圆形,教师可以借此引入圆周长的教学内容,请学生给出计算方法,在课堂的结束阶段,总结学生方法中的可取和不足之处,给出计算公式,完成教学。高年级的学习策略,以思考为主。要求学生在发现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思考更多的关联内容。包括三角形的三条高、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等,这些知识同样可以在生活中觅得,有效的思索则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成就感。
2.对学生进行分组
分组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可提升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5~8人,选取组长一名。以当前阶段的教学内容为核心,设定学习目标,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生活化教学,允许小组内学生进行探讨、共同学习,从而提升其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如当前阶段的教学内容为“最小公倍数”。教师在完成了对学生的分组后,可告知学生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概念“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除0以外最小的一个公倍数就叫做这几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之后由小组自行在生活中寻找类似元素,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
学生发现一盘水果中,每次取出5個,最后剩下2个;每次取出7个,最后也剩下两个,计算水果数目时,即可引入最小公倍数知识。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各自给出计算方式,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计算方式进行说明,教师进行总结。在课堂结束阶段,再由教师给出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法:5×7+2,获取最终结果为37个。因数学教学生活化对生活元素的要求较高,小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效率,效果理想。
3.建立联合教学模式
联合教学模式,是指发挥家庭在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作用,将生活化教学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如小学数学中的乘法口诀,对后续数学知识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均有帮助,一味要求学生背诵,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可建议家长将乘法口诀表放置在客厅,使学生能够在家中接触到相关知识。同时,当家长到市场购买商品时,也可鼓励学生进行计算,设置问题“2个鸡蛋售价3元,10个鸡蛋总价是多少”等,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运用乘法知识,发挥家庭、学校联合教学的积极作用。联合教学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可提升教学生活化的覆盖面,如此前数学考试多需要借助卷纸进行,联合教学模式下,家长可以给出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运用、学习数学知识的情况,作为考核的一个参考标准,不断发现学生数学学习的不足,寻求改进方法,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作用。
综上,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开展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陈旧、理念滞后,价值有限。思路上看,应首先谋求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之后强调学生的能动性。方法上看,教师应给出生活学习的策略,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发挥家庭作用,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果。
参考文献:
[1]段海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在生活中寻找数学[A].2019.
[2]俞兴发.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67.
[3]李雪玲.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18,(12):1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9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