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情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必要环节,是教师对教学对象进行的以“学习情况”为主的分析。学情分析是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难点。语文教学进行学情分析,要掌握学情分析的方法,运用预习和作业分析学生“已知”的学情,解读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未知”的学情,了解参考教材编辑意图分析学生“需知”的学情。
关键词:新课改 語文课堂教学 学情分析
新课改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学”,强调的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全身心参与教学中。但是,“学生是否愿学”,“愿学的学生是否有能力学”等问题,亦即学生的“学情”,直接决定着学生对课堂教学参与的“度”。观察众多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他们的教学之所以能够那么精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能很好把握住了学生的“学情”。因此,探讨语文课堂中的学情分析很有必要。
一、什么是学情分析
学界对“学情分析”虽然文献并不多,研究起步也较晚,但是,对“什么是学情分析”却众说纷纭。如学者赵振旗提出,学情分析就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持此观点的还有邵燕楠、黄燕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对“学情分析”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目前国内学界对此基本达成共识: 即“学情分析”是教师对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的诊断与评估,其目的是为有效教学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笔者综合各家观点,认为“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对教学对象进行的分析,其中以对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为主。
二、语文教学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是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础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40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不容忽视,但吕叔湘先生指出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依旧存在,语文教学质量还广受质疑。那么,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语文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普遍感到,这和教师对学情了解得不够,把握不准有很多关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正是这种“不知彼”,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效问题。因此,在呼吁语文高效课堂背景下,语文教学要走出低效甚至无效的泥沼,亟待教师关注学情,分析学情,以便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
2.学情分析是新课改理念的要求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下称《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专业标准》(下称《标准》)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对教师“教育知识”的要求是“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可见,《纲要》和《标准》都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有客观而准确的把握,而这恰恰也是学情分析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进行学情分析,是新课改理念的要求。
3.学情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难点
新课改理念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教学设计中不仅要钻研教材,选择教法,更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即“学情分析”。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在《教育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中都学习过“学情分析”的理论,对“学情分析”本不陌生,那么,“学情分析”为何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难点呢?原因在于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的艺术技巧, 更多关注的是课堂赢得喝彩。于是常常醉心于课堂“表演”而忽视学生的收获。这就是为什么课堂精彩纷之后,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不见提高的主要原因。“学情分析”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难点原因还在于, 学情分析的非常复杂性,涉及因素的多元性,于是就很难规范操作。基于以上原因,再教学实践中如果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很多教师宁愿想当然的判断“学情”,而不会认真分析学情。
三、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切实进行学情分析是多么重要。为此,教师要掌握并自觉运用学情分析的方法。
1.预习和作业
运用预习和作业可以很好地分析学生 “已知”的学情。语文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要,这是教师日常教学中比较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预习不能盲无目的,要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而作业可以给教师提供直接的“学情”信息。通过批改作业,教师不仅可以及时知道学生学的情况,而且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要认真、及时批改,并作必要的记录,以利于准确把握学情况。
2.解读教学内容
解读教学内容是分析学生“未知”学情的方法。学科有不同,学生有差异。不同学科有不同特点,不同学生有不同需要。课题上到底哪些内容是应当教给学生的?如何确定“真正”的教学内容,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一般情况下,课程目标与内容、教材、学生,这就是确定教学内容时主要考虑的因素。那么,教师应主要依据语文特性、学情特性和文体特性三者来确定教学内容。可见,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的确定两者息息相关。
3.参考教材编辑意图
参考教材编辑意图是分析学生“需知”学情的方法。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都是编辑精心遴选出来的。每篇文章都有编者特定的意图,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充分了解教材选编本篇课文的目的和意图,据此进行学情分析,是分析学情的关键一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0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