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金课建设的学界研究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及金课构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此背景下,“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金课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国内外学界对此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本文对“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金课建设学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有助于深入了解高校创新创业金课建设进展与困境,对推动该领域研究不无裨益。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金课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1 研究背景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关乎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内涵式发展。2018年8月,教育部出台《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高校认真梳理授课内容,坚决淘汰水课、打造金课。金课建设随之受到许多高校的重视。目前,“互联网+”已成为各行各业深度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此背景下,“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金课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与重视。
2 国内研究现状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金课建设在受到高校关注的同时,也受到了国内学界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高校创新创业金课体系与相关制度建设研究
王占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应面向所有学生,融合专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应体现分层理念、差异化理念、追求实效理念、夯实创新创业理论基础理念,从4个方面架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即“‘通识型’、‘嵌入型’、‘专业型’和‘职业型’”。[1]周飞认为高校可在自身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培养目标构建独特的、量身定做的创新创业金课课程体系。於燃原认为双创金课的教学目标要有高阶性,教学方法要体现创新性,教学难度应呈现挑战性,并指出双创金课的建构途径应体现在4个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为双创‘金课’提供系统保障;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为双创‘金课’设定价值导向;创新教学方法为双创‘金课’提供持续动力;聚焦教学内容为双创‘金课’。”[2]刘颖洁认为要建立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2 高校创新创业金课教学模式研究
祁丽、柳欣“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方面分析了创业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3]她们认为,相较于传统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她们提出的金课教学模式在教学观念及教学目标上已有质变,契合了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对推进教改、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大有裨益。丛振认为,为解决学生对专业认同感不足、对学习缺乏持续的兴趣等问题,结合自己所授金课课程“中国旅游史”,认为应在金课建设过程中重视“一体三环”模式:“‘一体’即打造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兼具的课程;‘三环’即将课程分为认同教育、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三个环节。”[4]刘晋对金课建设工作进行了探讨,并结合自己所授课程“美学原理”,从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讨论,认为金课建设必须始终牢记“两性一度”理念。陈姗姗认为,在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应不断优化所授内容,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手段、模式”,最终构建创新创业金课教学模式——“互联网+教育”与诸多课程模块相结合。
2.3 高校创新创业金课建设的具体路径与举措研究
余惠兰围绕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改革和平台应用等要素,認为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应重点关注3个方面:“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是建设‘金课’的重要基础,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建设‘金课’的核心阵地,建立合理的教学平台是建设‘金课’的重要引擎。”[5]薄蓉蓉、冷明祥分析了高校开展金课建设理念较为分化、教师动力较为不足、学生参与金课热情不高、金课整体氛围不浓等现实困境,认为想要提升“金课”质量与建设效果,“高校要推动实现教育教学主体信念整合,强化‘金课’建设主流认知;充分考虑教师主体基本发展诉求,激发‘金课’建设内生动力;深度结合学生日常课程学习实际,转变‘金课’参与学习思维;整合高校内外课程建设优质资源,形成‘金课’发展建设合力”。[6]曾君、姚丹等首先梳理了四川省部分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继而对如何建构两大社会实践大课,即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课国情思政金课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实施路径。刘静则在“文化走出去”背景下讨论了英语口语金课的新模式。
2.4 国内外知名高校创新创业金课研究
赵凡禹(2015)[7]从整体视角分析了哈佛大学创新创业金课的创意性。刘长江(2017)[8]系统分析了哈佛大学财商类金课、投资类金课的组成、特征以及对国内高校的相关启示。何宣霈、朱俊宇、邱威桦、邱威凯、陈牧忠等借助一系列创新创业的案例,深入分析了台湾大学创业创新MBA金课的独特之处。
3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 国外知名大学创新创业课程特征分析研究
美国学者蒂娜·齐莉格(Tina Seelig,2018)[9]深入分析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创意课,认为这些课程借助一系列案例分析,采用“大胆设想未来”“平衡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培养专注力”“重新定义问题”“增强坚毅力”“积极与他人合作”等方法,具有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创新力等特征,对学生创新创业有极大的帮助。哈索·普拉特纳(Hasso Plattner)既分析了斯坦福大学又分析了德国波茨坦大学的创新创业课程,认为这些创新创业课程具有前瞻性、创意性、创新性等特征。
3.2 基于宏观层面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元素研究
罗伯特·泽姆斯基、格雷戈里·韦格纳、威廉·马西(Robert Zemsky,Gregory Wegner & William Massy,2005)[10]、克里斯蒂·博齐奇及杜安·邓拉普(Christy Bozic & Duane Dunlap,2013)[11]等认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重要元素包含产品创新、教育创新、距离创新、破坏性创新、工程创新、创新扩散、价值观塑造、在线学习、学习风格、新兴技术、技术转让等。雅娜·赛克库拉·艾诺(Jaana Seikkula-Leino)认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学生与学校的伙伴关系也是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中的重要元素。 3.3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路径研究
让·鲁杜克(Jean Rudduck)认为应从课程建设、技术创新以及考试设计等层面开展高校人文学科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安德鲁·马辛克(Andrew P. Marcinek)认为在打造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时应重视商业革新、教育管理、创意思想等要素。
3.4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与企业及平台的关系研究
阿兰·法约尔(Alain Fayolle)认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研究人员与实践者应时常反思自我,不断批判原有的课程模式,努力让创新创业课程与企业融合,因为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亚历山德罗斯·卡库里斯(Alexandros Kakouris)认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应与高校相关平台相结合,帮助学习者既能在课堂中得到理论框架的指导,又在诸多平台获得实践体验。
参考文献:
[1] 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56-63.
[2] 於燃原.双创“金课”的评判及打造途径——以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149-154+158.
[3] 余惠兰.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19(10):21-25.
[4] 丛振.“一体三环”模式下的“金课”建设探索[J].山东教育,2019(5):30-31.
[5] 祁丽,柳欣.慕课时代创业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15):182-183.
[6] 薄蓉蓉,冷明祥.高校“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8):141-144.
[7] 赵凡禹.创新从效仿开始+零资金创业的24堂课+受益一生的哈佛创意课[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
[8] 刘长江.哈佛财商课&哈佛投资课[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
[9] 蒂娜·齐莉格.斯坦福大学创意课:想象,创新,创造,创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102-111.
[10] Zemsky,Robert, Gregory Wegner and William Massy . Remaking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Market-Smart and Mission-Centered[M].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5.
[11] Bozic, Christy and Duane Dunlap . “The Role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Student Lear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niversity Engagement”[J].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Studies,2013(1/2).
作者簡介:张军,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导。
任团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4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