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中应成为一个好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逐步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得到发展。那么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挑战“教师说,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倡导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让“爱意”充满课堂,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
  实践证明,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好的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的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的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的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微笑教学
  记得一个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说过:“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一定离不开师生的微笑,可见微笑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作为小学生。向师性很强,但又敬畏老师如果我们经常板着面孔上课。效果肯定不佳。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较高的期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经常用微笑、手势等方式。进行激励。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尽情的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潜力,真心参与到学习中去,这就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善意的微笑,学会自然的微笑。努力增强亲和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积极评价
  在学生出现不同见解,并且大胆的提出自己想法的时候,及时给他们真诚的表扬和肯定,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激励他们进一步发现知识。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体验。诸如:“你能提出自己的想法非常好;我赞同你的想法。能具体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很好,你不满足于现在我刚刚已有的结论,更是进一步观察思考,才有了新的发现,这种严谨的学习态度值得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向你学习;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啊!”……在表扬学生的时候,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赏识性评价用语,一定会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参与的有效度。3.游戏激趣
  如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时,让学生通过游戏“找朋友”,找一找自己手中的算式与那个小朋友身上的得数对应,在歌声中找到朋友。又在教学数的整除时,利用学生各自的学号坐找座位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巩固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合数、质数等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拒绝的轻松、有趣,又掌握了数学知识,取得了良好双赢效果。
  二、让“情境”进入课堂,诱发主动参与的欲望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特定情境是能够吸引他们去探究的。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他们感知新知,并产生问题,引起探究欲望,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在参与中获得自身的发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就是说如果能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经常提供给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体验,就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越来越丰富。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
  1.符合生活实际,可以设置一些导入情境,使学生体验数学的情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实践活动情境。
  3.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
  4.问题探索情境
  如在教学《用排水法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我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出问题:乌鸦为什么能喝水?下面我们用瓶子和石子做一做这个实验,注意观察思考:投入石子多少与升高那部分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和理解数学。
  5.我们还可以创设应用情境
  如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后,“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学校买了一批糖果,现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人数各不相同,分别是30人、32人、40人、28人、45人、35人,请你运用“比”的知识把糖果按比例分到班级里。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三、让“活动”占据课堂,丰富主动参与的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是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要放手让儿童动手动口。动脑.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多层次的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充分体验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理论,我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使学生在摸一摸。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画一画等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发展思维;依据“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的规律”理论;我通过让学生说算理、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发展语言。并借助语言对人们的思维进行调节,使思维逐步完善。
  四、让“点拨”引领课堂,提高主动参与的时效
  数学课,素以精讲体现学科特色。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疑点,如果老师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会消失,运用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教师在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的情况下,适时巧妙而灵活地启发诱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达。那就让“点拨”来引领课堂。可采取以下策略:1.讲精要,讲透彻。对数学概念,法则规律的内涵深入挖掘,精要讲解,抓住关键,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探究,讲详细,讲透彻。如:质数、合数、奇数、偶数、倒数、角、直角等概念教学;2.讲正确,不要出现知识性错误;3.讲时机。我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学生自主思考中的疑点和合作探究中的困难点,适当疏导和点拨。
  总之,在有效性课堂教學研究和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的今天,我们必须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关注“怎样教”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怎样学”,尤其要探索怎样让学生主动与参与学习。愿我的点滴看法和做法,能激发老师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引出更可取的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16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