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在腹部术后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医护理干预;腹部手术;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
  手术是临床治疗疾病、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在腹部手术患者中,常会因手术器械刺激、麻醉药物、心理应激反应等因素而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排气困难等症状,不利于术后康复,轻则直接影响营养摄取状况,重则延长术后恢复时间,使生活质量下降[1-2]。因此在术后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来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促进术后恢复。本研究以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自愿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且排除手术禁忌证、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认知及沟通障碍、伴有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及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者。患者年龄28~75岁,平均(51.26±3.43)岁;手术类型:肠黏连清除术8例,胃大部切除术18例,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14例,阑尾炎切除术11例,胆囊切除术13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护理,术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全面了解患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向患者讲解术前准备、相关配合事项、手术方法、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干预措施等,提高患者的认知度。术后严密监测病情,监测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上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给予肠外营养支持,预防感染。术后6h指导患者取半卧位,做好口腔及呼吸道护理,预防吸入性肺炎。保持引流管、导尿管等固定妥善,引流通畅。导管拔除后早日下床活动,待患者排气后指导其清淡、流质饮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医护理干预,具体为:1)穴位护理。术后8h内对足三里、气海、关元等穴位进行按摩,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弯曲,对患者双侧足三里采用大拇指指腹进行点、按、揉,每次40次,每日按摩5次。向下轻推关元、气海穴,同时刺激中极穴[3]。并取食盐、葱白各500g炒热后置于袋中对关元穴及神阙穴进行热敷。取小茴香、麻黄、吴茱萸采用消毒后的纱布包裹后蒸热,再敷于脐部。同时对神阙穴进行艾灸。2)耳穴压豆。对耳廓进行常规消毒,取胃肠、膀胱、皮质下等穴采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耳穴压豆,并指导患者每日进行穴位按摩,用力由轻至重,以出现酸麻脹痛或灼热感为宜,每穴每次2min,每日3~5次。3)情志护理。向患者讲解情志因素对疾病康复及脏腑功能的影响,根据中医“怒胜思”、“思胜怒”、“喜胜忧”“恐胜喜”的情志相克法,平调“阴阳喜怒”,缓解患者忧郁、悲观等不良情绪,并选择《健身气功·六字诀》,引导患者进行呼吸吐纳运动[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患者出院时采用自拟的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检验采用SPSS 19.0软件,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及组内比较分别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腹部手术常会引起胃肠道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与刺激,引发胃肠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因此术后采用合理的干预措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属于“气滞”范畴,因此应以“理气”为主治。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穴,按摩可补气行气、理气消胀、促进肠胃蠕动[5]。而耳穴压豆可实现反馈性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排气和排便。热敷、艾灸腹部可刺激胃肠组织神经,应激性促进胃肠蠕动。情志护理则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避免因情绪因素影响胃肠功能[6]。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在腹部术后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丽伟.腹部手术后中医护理干预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08):1008-1009.
  [2] 陶晓艳.中医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5,35(07):1724-1726.
  [3] 杨晓霞,冯春兰,张霞.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甘肃医药,2015,34(07):552-554.
  [4] 盛红梅.中医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4):271.
  [5] 李连花.腹部手术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J].光明中医,2015,(05):1090-1091.
  [6] 李颖.探析中医护理在改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中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7,23(32):176-1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0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