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的5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特点,分析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病理诊断恶性胃间质瘤为34例,良性胃间质瘤有26例;经CT诊断恶性胃间质瘤30例,诊断符合率为88.2%(30/34);诊断良性肿瘤20例,诊断符合率为76.9%(20/26)。结论 应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并诊断胃间质瘤,不仅可以对胃间质瘤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还能够大大的提高临床的确诊率,帮助临床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CT;胃间质瘤;定位;定性
胃间质瘤,英文简称GIST,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可以发生于胃、小肠、食管、结直肠以及肠系膜、肝等部位。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其大小差异也明显。因为胃间质瘤不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给诊断带来了困难[1]。因此,胃间质瘤可能是因为消化道症状表现经食管胃镜检出。CT检查能够帮助诊断胃间质瘤判断其良恶性并进行影像分期诊断。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5~71岁,主诉为上腹部疼痛者24例,主诉发现上腹部包块者12例,主诉上腹部不适者8例,因呕血、黑便入院者6例。
1.2 方法
50例患者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我院所用的CT仪器为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机。患者于CT检查前6~8小时禁饮食,于检查前除需口服800~1000 ml温水或泛影葡胺,充分充盈胃腔外,还需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患者在检查床上取仰卧位,CT的扫描参数条件设置为管电压为120 Kv,层厚5~10 mm,重建后1~2 mm,层间距5 mm,重建后1~2 mm。扫描范围为膈顶至双侧髂棘水平。完成CT平扫后,进行增强扫描操作,经患者的肘静脉以高压注射器针静脉推注增强对比剂,于注射后的25~30 s定为动脉期,而65~75 s后的扫描期相为静脉期,扫描参数分别为:动脉期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45 mAs;静脉期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5 mAs。
2 结 果
2.1 胃间质瘤的大小、分布及病理结果
50例胃间质瘤患者中,21例位于胃底,15例位于胃体,10例位于胃窦部,4例位于胃贲门部。肿瘤的大小不等,大者截面约5.0×5.0厘米,最小的截面约0.8×0.8厘米。经病理诊断恶性胃间质瘤为34例,良性胃间质瘤有26例。34例恶性肿瘤中,32例病灶在中央有坏死征象,而26例良性肿瘤中仅有1例存在中心坏死。
2.2 胃间质瘤的CT表现
Ct平扫中,胃间质瘤大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缘较清,呈均匀等或低密度,部分中央可见低密度及点状钙化灶。增强CT中,呈均匀强化肿块者27例,其中包括恶性肿瘤7例,良性肿瘤20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中央见低密度无强化区,恶性肿瘤占7例,良性肿瘤3例;若病灶呈边缘不规则形强化,则为恶性肿瘤的变现特点。本次研究,经CT诊断恶性胃间质瘤30例,诊断符合率为88.2%(30/34);诊断良性肿瘤20例,诊断符合率为76.9%(20/26)。
3 討 论
胃间质瘤大体标本表现为:肿瘤直径2~20 cm不等,边界清晰、质硬,切面呈灰白色或红棕色,含有囊性或实性成分,也可伴有坏死及黏液变性。胃间质瘤一般多发于男性,男女比例约2∶1,以中老年人多见[2]。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痛、贫血、肿块与上胃肠道出血等。肿瘤胃间质瘤多好发胃壁肌层的两端,沿胃壁的垂直方向生长多见,其生长特点为瘤体大但呈局限性生长,肿瘤多向胃腔内、胃腔外或腔内外同时生长,表面可形成溃疡[3]。间质瘤是一种交界性肿瘤,一般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
CT的成像特点是高组织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以横断面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并进行MPR重建,可以对肿瘤进行有效的定位及基本的定性诊断。通过观察肿瘤与邻近结构的侵犯关系,可以对肿瘤做出分期诊断,帮助临床确定诊疗方式。恶性胃间质瘤的直径多在5 cm以上,一般同时向腔内外生长,肿块的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常有出血、坏死及囊变,偶可见钙化,肿瘤与周围邻近的结构组织分界不清,对周围组织有浸润。CT强化方式特点为均匀/不均匀强化,这是因为胃间质瘤的血供丰富。
总之,应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并诊断胃间质瘤,不仅可以对胃间质瘤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还能够大大的提高临床的确诊率,帮助临床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刘勇玲.多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11):889-890.
[2] 多层螺旋CT对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7,16(7):512-515.
[3] 李江涛,靳素辉,刘尼军.多层螺旋CT用于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的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4):464-466.
[4] 史 琳,陈静静,陈霞霞,等.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及危险度分级的评估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4):696-701.
[5] 陈斯信.16层螺旋CT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88):117-117.
[6] 姜功文.64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4):96-96.
[7] 马少君,刘延梅,梁晓燕,等.胃间质瘤的CT表现及生物学评价相关性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7,29(1):22-26.
[8] 龚剑英,雷光武.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8(4):58-60.
本文编辑:董 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4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