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间质瘤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胃间质瘤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就诊的胃间质瘤患者36例为单纯组,另选胃间质瘤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患者36例为合并组,分析组间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单纯组核分裂象、ki-67阳性指数、瘤体直径与合并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组细胞异型性、病变部位分布与合并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了解胃间质瘤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有助于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胃间质瘤;原发性消化道癌;临床病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6-087-02
胃间质瘤源自胃间叶组织,与上皮组织关系不大,在传统观念中,胃间质瘤多分为良恶性及交界性,共3类,但目前多支持胃间质瘤属于潜在恶性肿瘤,且以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其患者数量占胃部肿瘤患者总数的2%左右,首选手术治疗[1]。胃间质瘤切除术方案主要包括开腹手术、单纯腹腔镜手术、腹腔镜及内窥镜联合技术等。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就诊的胃间质瘤患者36例为单纯组,另选胃间质瘤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患者36例为合并组,分析组间临床病理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就诊的胃间质瘤患者36例为单纯组,另选胃间质瘤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患者36例为合并组,分析组间临床病理特点。单纯组,男性20例,女16例,年龄60-75(68.74±3.58)岁。合并组,男性21例,女15例,年龄61-76(69.46±4.55)岁。对比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接受影像学检查,并结合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相应诊断;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无凝血障碍;能够耐受手术治疗;无除胃间质瘤、原发性消化道癌以外其他恶性肿瘤;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组均利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方案完成治疗,并在术前统计其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并将资料纳入电子健康档案中。其中胃间质瘤胃镜手术方案如下:头高足低体位,胃镜精准定位,脐上建立进镜孔(直径1.0cm),兩侧锁骨中线与左右肋骨下缘1.0/0.5cm处建立2个操作孔,前壁肿瘤楔形切除,后壁肿瘤联用辅助操作孔、翻转胃壁、楔形切除肿瘤,或经超声刀行胃远端大部分切除术,或切开胃壁后切除胃内肿瘤,或全胃切除,且切除大部分近端胃;与开腹手术一致,切除边缘需据肿瘤瘤体至少2cm,切除扩孔后将肿瘤取出;复查胃镜,确认肿瘤被完整切除,同时观察创面及消化道情况。其中,辅助操作孔位置可在左腋前线及左侧肋下缘交汇点下2cm处,直径0.5cm。术后观察统计组间核分裂象、ki-67阳性指数、瘤体直径、细胞异型率、病变部位分布差异。
1.3 统计学分析
经由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合并组核分裂象(0.75±0.36)50HPF、ki-67阳性指数(2.56±1.02)%、瘤体直径(3.55±0.10)cm与单纯组的(3.98±0.36)50HPF、ki-67阳性指数(6.88±1.52)%、瘤体直径(5.58±0.90)cm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组细胞异型性16.67%(6/36)、病变部位分布[胃86.11%(31/36)、食管11.11%(4/36)、肠2.78%(1/36)]与合并组[胃63.89%(23/36)、食管5.56%(2/36)、肠30.56%(11/36)]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胃间质瘤在非上皮源性胃肠道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目前多认为所有的胃间质瘤均存在恶变的可能性,但淋巴转移发生率较低,多仅需切除肿瘤即可,无需清扫附近区域淋巴结[2]。胃间质瘤以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措施,而传统开腹式手术具有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大、术后住院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等缺陷,越来越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而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应用率逐渐提高,在医务人员及民众接受度越来越好。但由于某些胃间质瘤单独使用腹腔镜或者胃镜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定位困难,比如肿瘤体积较小等,因此双镜联合应用。
本次研究两组均采取腹腔镜手术,并根据术后病理确诊,结合术前收集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单纯组核分裂象、ki-67阳性指数、瘤体直径与合并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组细胞异型性、病变部位分布与合并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了解胃间质瘤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有助于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提供依据,其中未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间质瘤瘤体直径较大,且Ki-67阳性指数稍低,但核分裂象数偏高,需引起足够的重视[3]。
参考文献:
[1]孙林德,张晶,张昉,等.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6,28(5):304-306,310.
[2]孙希印,吴起嵩,耿振宏,等.与癌并发的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3,42(11):739-743.
[3]应利侠.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8):3410-34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1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