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采用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对照组,基于此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对照组总体为76.67%,观察组总体为93.33%,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即可有效改善患者各种症状,且利于其预后恢复,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骨伤手法;独活寄生汤加减;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4..01
  作为一种常见腰椎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旦发生,则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肢麻木、放射性疼痛、马尾神经症状、腰痛等。针对此类患者,目前可采用的治疗方式包括两种,即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者包括独活寄生汤治疗、中医骨伤手法治疗、牵引治疗等[1]。因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即探讨了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女17例,男13例,年龄25~64岁,平均(43.7±2.9)岁。对照组女16例,男14例,年龄27~66岁,平均(44.8±2.5)岁。两组基础情况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对照组,首先对患者臀部、背部肌肉通过按摩手法放松,之后对腰背部涂抹适量外搽药进行按摩。其次对患者脊椎采用复位手法拉宽,对骨间隙经大拇指推动,对腰椎突出侧经肘部不间断按压,15 min/次。最后对肾俞穴和阿是穴实施穴位按摩。
  基于此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观察组,组方为:甘草6 g,延胡索9 g,茯苓9 g,党参9 g,芍药9 g,当归9 g,川芎15 g,杜仲15 g,牛膝15 g,桑寄12 g,肉桂心9 g,秦艽9 g,防风9 g,细辛9 g,独活15 g。随证加减:便秘者加芒硝、大黄;湿邪偏盛者加苍术、薏苡仁、防己;血瘀重者加红花、桃仁;剧烈疼痛者加地龙、制何首乌、制川乌等。将上述药材用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共治疗3 w。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评定依据[2]:患者直腿抬高试验呈阴性,可正常生活和工作,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患者直腿抬高试验呈弱阳性,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t值可用于文中计量数据检验,x2可用于文中计数数据检验,以P<0.05判定组间差异。
  2 结 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对照组总体为76.67%,观察组总体为93.33%,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 论
  近几年由于工作环境以及交通方式的改变,临床上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逐渐在那个多,且患者一旦发生,则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3]。在治疗此类患者期间,一种有效的外部治疗方法即为中医骨伤手法,其可经穴位按摩和外力按压等刺激腰背部血液循环,可放松肌肉,从而逐渐恢复腰椎间盘突出部位。而在中医学理论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受到肾脏虚弱的影响,而通过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其整个组方具有标本兼顾、祛邪扶正、祛风湿、益肝肾、止痹痛、补气血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该药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可发挥镇痛、抗炎的功效,可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调节免疫平衡,提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上述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即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本文的研究中,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对照组总体为76.67%,观察组总体为93.33%,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见,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盛 博.独活寄生汤联合中医骨傷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4:139.
  [2] 周 伟,郑红波,冯 穗,龙智铨,盛正和.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化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5:129-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7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