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血清生殖激素检查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临床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研究血清生殖激素检查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将52例正常育龄妇女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对研究组患者在不同月经周期实施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睾酮(T)、卵泡雌激素(FSH)、雌二醇(E2)检测,与正常育龄妇女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卵泡期FSH、E2更低,PRL、P、T更高;排卵期FSH、LH、E2、P更低,PRL、T更高;黄体期FSH、P、T更低,PRL、LH、E2更高;并且研究组患者的卵巢体积、卵巢总面积、髓质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均相对较大,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血清生殖激素检查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 血清生殖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
   现阶段,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在临床中缺少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的检查诊断方法包括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判断、生殖激素检测以及超声辅助检查[1-2]。本次采用了血清生殖激素检测分析方法,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利的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患者为研究组,52例正常育龄妇女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8.5±3.6)岁;婚龄1~6年,平均婚龄(3.5±1.5)年。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3~36岁,平均年龄(29.5±3.7)岁;婚龄1~7年,平均婚龄(4.0±1.2)年。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应用Elecsys 201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和FSH、LH、E2、PRL、P、T等配套试剂。所有研究对象须在凌晨静坐0.5h后采集静脉血液,采集血液量为3mL;采集之后必须及时离心分离血清,在-20℃以下保存。之后应用Elecsys 201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对两组研究对象的FSH、LH、E2、PRL、P、T的水平予以测定并分析[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分别经χ2和t检验,当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生殖激素检测结果
  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卵泡期FSH、E2更低,PRL、P、T更高;排卵期FSH、LH、E2、P更低,PRL、T更高;黄体期FSH、P、T更低,PRL、LH、E2更高,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2.2 两组研究对象的超声表现对比
  研究组的卵巢体积、卵巢总面积、髓质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均相对较大,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中多卵巢综合征的主要因素就是内分泌系统的
  紊乱,一般情况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中的部分雄激素水平会升高,会刺激卵巢膜细胞核间质,影响了LH的受体生成,干扰了卵泡成熟的过程,导致机体难以出现优质卵泡,因而引发不孕情况[4-5]。由于激素的水平较低,所以在检测方式方面要求有较高的敏感度,一般临床会采取放射免疫分析的方式实施检测,但是此种检测方法有一定局限性,血清生殖激素检查更为可观。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在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的激素水平和正常育龄期妇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可以通过激素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进行判断和诊断。
  综上所述,血清生殖激素检查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临床效果较好,针对6项生殖激素的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言信,赵雅男,林海燕,等.抗苗勒氏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人工授精预测价值的评估[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9,40(01):96-103.
  [2] 周道祥.血清抗苗勒管激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激素和糖代谢指标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06):812-814.
  [3] 顧笑梅,康晓芳,高淑凤,等.血清FSH、LH鉴别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8):2798-2799.
  [4] 杨诗源,阮洁,黄薇,等.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在基于2012年中国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患者中的初步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11):819.
  [5] 肖海军,翟庆娜,路瑞静,等.宝安区健康育龄女性血清AMH水平及其在PCOS和POF诊疗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20(03):2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2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