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心静脉压与PiCCO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疗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与PiCCO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压监测,观察组采用PiCCO监测,对比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BNP及LAC水平,对比两组治疗转归情况。结果:治疗后6h,两组BNP及LAC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4h、48h、72h时,观察组BNP及LAC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停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的死亡率及MODS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iCCO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疗效优于中心静脉压监测。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PiCCO监测;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疗效
  文章编号:WHR2020054016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中心静脉压检测急危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而中心静脉压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而经肺温度稀释法(PiCCO)监测是一种微创的新型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其可同时监测心指数、心输出量、容量指标等,同时监测患者的血管阻力变化[1],因此本研究分析了中心静脉压与PiCCO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0例危重症患者,均明确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SIRS,临床发现明显感染,有组织灌注不良的表现,有急性神志障碍,收缩压低于90mmHg,收缩压较原基础值降低幅度>40mmHg至少1h,存在血压依赖药物或输液维持,所有患者发病时间1d时,均给予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排除大面积心肌梗死者、既往有心功能不全病史者、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存在严重基础疾病无法治愈者、急性严重颅脑损伤者(如大量脑出血、严重脑外伤、严重脑干损伤、大面积脑梗塞)等,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0~83岁,平均(58.75±4.15)岁;感染来源:腹腔感染者10例,肺部感染者26例,泌尿道感染者3例,其他感染者1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31~83岁,平均(58.65±4.01)岁;感染来源:腹腔感染者5例,肺部感染者12例,泌尿道感染者2例,其他感染者1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0~82岁,平均(58.99±4.31)岁;感染来源:腹腔感染者5例,肺部感染者14例,泌尿道感染者1例。两组一般资料可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经锁骨下静脉或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通过压力传感器链接心电监护仪(PHILIPS MP40),以便于动态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同时记录每小时的中心静脉数值,患者液体复苏6h达标目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不低于70%,中心静脉压在8~12mmHg,平均动脉压不低于65mmHg,尿量不低于0.5mL/kg·h,若中心静脉压在8~12mmHg,限制液量,以利于患者利尿,若中心静脉压在8~12mmHg,则给予补液。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O监测,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经股动脉置入PiCCO导管,之后经过PHILIPS M3014A连接心电监护仪,进行热稀释测量,中心静脉导管以快、平稳速度注射15mL指示剂,此时,PiCCO可自动计算热稀释参数,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在治疗6h、24h、48h、72h时各取3mL外周静脉血,以3000r/min速度进行离心,时间为10min,之后检测患者的BNP及LAC水平;2)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停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情况及MODS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s)分别行卡方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BNP及LAC水平
  治疗后6h,两组BNP及LAC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48h、72h时,观察组BNP及LAC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見表1。
  2.2 对比两组治疗转归情况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停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的死亡率及MODS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及其继发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也是危重症医学面临的难点及焦点[2],感染性休克重要的一个循环支持手段是早期目标指导下的液体复苏,因此如何保证给患者提供充分的容量复苏,同时避免肺水肿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血流动力学管理的重点[3-4],本院采用PiCCO监测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效果,疗效显著。
  本文结果表明,治疗后24h、48h、72h时,观察组BNP及LAC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停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低,主要是由于PiCCO具有操作简便易行的特点,从而可有效指导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提高液体复苏效果。
  综上所述,PiCCO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疗效优于中心静脉压监测。
  参考文献
  [1] 冯可,景福琴,李晓蕊,等.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06):421-425.
  [2] 卿楠,李晶文,颉永乐,等.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指导价值的临床研究[J].临床荟萃,2019,34(10):907-910.
  [3] 辛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评估[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8,16(02):42-45.
  [4] 杨勇,李文强.SVV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及预后评估作用[J].医学综述,2014,20(13):2441-2442,24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7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