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针刺疗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经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肩关节周围炎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们生活质量。运用中医手段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具有疗效显著、见效快、副作用少等优点。文章总结贺亚辉副教授运用运动针刺疗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证经验。贺亚辉副教授认为肩关节周围炎病程较长,病势缠绵易反复发作,在治疗时根据不同症状以辨证分型,具体取穴。
【关键词】 运动针刺疗法,普通针刺,肩关节周围炎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5-0086-03
Abstract:Scapulohumercal periarthritis is one of the common clinical diseases, which affects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to some extent.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cal periarthritis by mea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advantages of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quick effect and few side effec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He Yahui in the treatment of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with exercise acupuncture and general acupuncture. He Yahui, associate professor, thinks that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has a long course of disease and is prone to relaps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ymptoms, it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specific acupoints can be selected.
Keywords:Exercise Acupuncture;General Acupuncture;Scapulohumercal Periarthritis
肩关节周围炎是最常见的肩部疾病,在肩部疾病中,该病的发生几率为42%,发病多与慢性劳损相关。目前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其中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明确,得到了国内外的大量认可。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肩周炎是指因关节肩周围肌腱、腱鞘、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粘连,限制肩关节活动,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的病症[1]。有研究表明本病好发于50~70岁,以50岁左右最为常见,发病率2%~5%,女性多于男性,非优势侧肩发病率稍高,约有6%~17%患者双侧肩部发病,时间间隔通常为1~5年[2]。从西医学角度分析,肩周炎的主要病因为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性病变、肩部受到外界伤害治疗不当、长期姿势不良等。肩周炎的发展过程主要分为三期。首先是急性期,主要以疼痛为主,伴活动受限,但肩关节仍有一定活动度,病程可迁延2~3个月;其次为粘连期,此期疼痛减轻,但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最后为缓解期,表现为疼痛减轻,同时肩关节的活动度也有所好转[3]。
贺亚辉副教授从事针灸工作20余年,在针灸治疗方面颇有心得。本文对贺亚辉副教授运用运动针刺疗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辨证分型
肩周炎属于中医学“肩痹”范畴,也被称为“漏肩风”“肩凝症”“五十肩”,中医学认为肩周炎的病变部位在肩部的经脉和经筋,其主要病机为经络阻滞不通或者失养[4]。从疼痛的部位并结合经络的循行路线,此病主要分为四种不同证型,以肩后侧肩贞、臑俞穴处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加剧者为太阳经证;以肩外侧肩髃、肩髎穴处疼痛为主、外展和外旋疼痛加剧者为阳明经证;少阳经证疼痛部位与阳明经证疼痛部位相近,但主要以外展和内收时疼痛加剧;以肩前中府穴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加剧者为太阴经证。然而从不同的病因來看,主要有三种证型,其一为外邪内侵型,该证一般而言病程较短,疼痛较轻;其二为气滞血瘀型,此证疼痛主要呈针刺样且疼痛剧烈;其三为气血虚弱型,通常以肩部酸痛无力为主要症状。根据贺亚辉副教授临床经验所得,太阳经证多属于外邪内侵型,阳明经证一般属于气滞血瘀型,少阳经证多属于气血虚弱型,贺亚辉副教授对不同证型进行穴位加减,运用运动针刺疗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肩周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举3种不同证型的典型医案,以供参考。
2 病案举例
2.1 外邪内侵型太阳经证 患者廖某,女,58岁,2018年11月7日就诊。主诉:双肩部冷痛伴活动受限1年,加重1月。患者1年前淋雨受凉后出现双肩部冷痛,呈阵发性,以肩后侧疼痛为主,遇冷加重,得温痛减,双肩关节内收功能受限,内收时疼痛加剧,患者自行热敷后有所好转,未予系统诊治。1月前患者外出吹风后双肩部疼痛加重,久居潮湿之地畏寒,无发热,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浮。中医诊断:肩痹,病因辨证:外邪内侵型;经脉辨证:太阳经证。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法:取肩髃、肩前、肩贞、中平、后溪、天宗、支正、合谷、内关进针,留针30分钟后取针,嘱患者取坐位,取双侧肩痛穴,即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足三里穴下2寸,偏外1寸,快速进针,针刺得气后,嘱患者最大活动范围内行双侧上肢内收,活动10分钟后出针,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双肩部冷痛明显减轻,双肩关节内收功能基本恢复。
按语:患者中老年女性,肌肤卫阳不固,《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患者久居潮湿之地,外出当风,冒雨受凉,致外邪内侵,风为百病之长,且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侵袭,伤及肌表,久病不愈,病邪入里,伤及筋脉,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收引,寒邪伤人,使气血津液凝滞、经脉阻滞不通,不通则痛。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收缩拘急,屈伸不利。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湿邪致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风寒湿三邪共同侵犯人体,导致肢体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患者以肩后侧疼痛为主,双肩关节内收功能受限,且有病邪入侵,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可明确辨证为外邪入侵型太阳经证。取肩髃、肩前、肩贞,谓之“肩三针”,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配伍合谷、内关穴,可祛风散寒、疏经通络。且肩贞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之穴,浅层布有臂外侧上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主治肩背疼痛、手臂麻木不举。从解剖来看,中平穴所在位置内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和隐神经分布,深层是腓深神经。对此穴行强刺激可能会转移大脑皮质的兴奋灶,或者直接刺激了传导神经,导致痛觉纤维的传导发生了障碍,从而产生了镇痛作用[5]。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且通督脉,督脉调节全身阳气,刺激后溪穴可鼓舞全身阳气奋起抗邪外出;天宗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其中曰:“肩觅,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针刺天宗穴具有舒筋通络、祛风除湿之功。支正为手太阳小肠经的络穴,络穴具有调节本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取支正以调节肩部气血,加快疾病恢复。 2.2 气滞血瘀型阳明经证 患者钱某,女,50岁,2019年3月21日就诊。主诉:左肩部刺痛伴活动受限2年余,加重6天。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部刺痛,程度较重,呈持续性,疼痛拒按,以肩外侧刺痛为主,左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受限,外展、外旋时疼痛加剧,自行贴膏药处理,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至私人诊所行针刺、推拿(具体不详)等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6天前因重物砸伤左肩部,疼痛加重,入夜尤甚,甚则影响睡眠。患者素来烦躁易怒,纳可,睡眠差,难以入睡,睡后易醒,舌紫暗,苔黄,脉弦涩。中医诊断:肩痹,病因辨证:气滞血瘀型;经脉辨证:阳明经证。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法:取肩髃、肩髎、手三里、膈俞、血海、太冲、合谷穴进针,留针30分钟后取针,嘱患者取坐位,取对侧肩痛穴,即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足三里穴下2寸,偏外1寸,快速进针,针刺得气后,嘱患者最大活动范围内行左侧上肢外展、外旋,活动10分钟后出针,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左肩部疼痛消失,左肩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度增加。
按语:患者为中年女性,素来性情抑郁,烦躁易怒,久怒伤肝,肝主疏泄气机,气机不畅,则发为痛,气能行血,气机不畅,无法推动血行,致血脉瘀阻,痛则加剧,加之外伤损伤局部经络,气血瘀滞,则痛处固定,夜间尤甚。患者疼痛性质为刺痛、拒按、入夜尤甚,舌紫暗、苔黄、脉弦涩均为瘀血之征,且以肩外侧疼痛为主,外展、外旋功能受限,辨证为气滞血瘀型阳明经证。肩髃、肩髎穴为患者主要疼痛部位所在,既是阿是穴同时也是局部取穴;手三里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主治手臂疼痛、无力,上肢瘫痪、麻木;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血海为足太阴脾经之穴,主治血证,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原穴,肝又主藏血,疏泄气机,综合来看针刺膈俞、血海、太冲有活血化瘀之功。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配伍太冲穴,二者均为四关穴,具有通络之功。诸穴合用,疾病向愈。
2.3 气血虚弱型少阳经证 患者彭某,男,66岁,2019年2月12日就诊。主诉:左肩部酸痛伴活动不利5年余,加重1月。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部酸痛,呈持续性,以肩外侧酸痛为主,左肩关节外展、内收功能受限,外展、内收时疼痛加剧,无心慌、胸闷等症状,自行贴膏药处理,症状有所好转,但仍反复,1月前无明显诱因左肩部酸痛加剧,难以忍受。精神差,神疲乏力,纳一般,寐可,大小便正常,舌质淡,脉细弱无力。中医诊断:肩痹,病因辨证:气血虚弱型,经脉辨证:少阳经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方法:取肩髃、肩髎、肩前、中平、阳陵泉、中渚、外关、足三里、气海穴进针,留针30分钟后取针,嘱患者取坐位,取对侧肩痛穴,快速进针,针刺得气后,嘱患者最大活动范围内行左侧上肢外展、内收,活动10分钟后出针,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左肩部酸痛基本缓解,左肩关节外展、内收功能明显改善。
按语:患者66岁,为中老年男性,《素问·上古天真论》云:“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患者年老体弱,正气不足,气血亏虚,外邪乘虚而入,侵袭经络,导致经络闭阻,气血无法荣养肩部筋脉,而导致肩部酸痛,肩痛日久,气血瘀滞,以致肩部关节粘连僵直,活动受限。患者以肩外侧酸痛为主,且外展、内收功能受限,加之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无力辨证为气血亏虚型少阳经证。针刺穴位局部取肩髃、肩髎、肩前,肩髃归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具有理气、通络的作用,《针灸大成》云:“肩痹痛,肩髃、天井……关冲”;肩髎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穴,《针灸资生经》曰:“肩髎,疗肩重不举”。且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均过肩部,正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取肩髃、肩髎二穴。肩前为经外奇穴,主治肩臂痛,臂不能举;中平穴系现代研究发现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效穴,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主治筋脉之疾病;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难经·六十八难》中对输穴的作用概括为“输主体重节痛”,因此取中渚穴治疗肩关节的疼痛不适;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且为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主一身之表,治疗少阳经证的肩周炎疗效较佳。取足三里、气海穴调节气血,濡养肩部筋脉,以促疾病向愈。
3 小结
肩周炎是一种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常见病,发病趋势逐年上升,其病因主要分为内外二因,内因为年老之人,肝肾亏虚、气血虚弱,无法荣养筋脉,外因多为外邪侵袭或外物闪挫,经脉闭阻,气血瘀滞。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的疼痛和活动障碍,早期以疼痛为主要困扰,后期则主要以活动障碍为不适。单以普通针刺治疗肩周炎,疗程较长,费用高,然而通过实践证明,辨证求因,分型论治,以运动针刺疗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肩周炎能大大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且疗效较佳,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滢如,杨金生,王亮,等.《肩周炎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针灸,2017,37(9):991-994.
[2]李伟,詹红生,陆念祖.肩周炎国内外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2):44-46.
[3]姜春岩.肩关节镜手术技巧[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7.
[4]洪靖,刘永尚,王鹏,等.中医药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进展[J].遼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3):88-92.
[5]王春荣.运动针刺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优化方案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收稿日期:2020-03-31 编辑:程鹏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9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