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会杰

  摘要:本文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在确立物流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群和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能力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所需的教学和实训条件,及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Abstract:In this paper,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ized vocational training mode analysis, the establishment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the grass-roots groups and higher management positions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capac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of the necessary logistics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conditions, and way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双师型
  Keywords:Logistics Management Vocational Training Courses Double Type
  作者简介:李会杰(1967-),男,汉,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经济学学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本科教育侧重于专业理论的教育 ,而高职教育侧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就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一、全面确立物流企业管理一线岗位群
  现代物流业是兼具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特点的服务行业。物流管理人才属于职业型人才,其就业方向主要面向物流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群。如果把物流企业分成运输型、仓储型、综合服务型三种类型,那么根据物流企业岗位调查结果,物流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群应该包括:业务员、营销员、理货员、报关员、接运员、提运员、采购员、仓管员、审单员、操作员、包装员、运输调度员、配送员、统计员、计划员、网络维护员、预算员、绩效分析员等。
  从长远发展来看,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将随着工作的锻炼和自身的成长,逐步过渡到中高级管理员,即成为上述三种类型物流企业中的运输组织管理主管人员、仓库主管人员、配送中心主管人员、客户服务主管人员和网络维护主管人员。而且,为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企业更青睐于那些具有较为全面的管理知识和物流操作技能,可以同时胜任多个物流岗位,能够对物流管理和物流作业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优化和提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譬如,物流企业要求仓库保管员和理货员,既具备物流作业各环节管理的基本素质,又熟悉作业车辆的驾驶和养护,还要具备物业管理方面的知识。
  二、解析和构筑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能力体系
  (一)基本素质与能力
  学生应具备严谨缜密的思维方式、团队合作意识和敬业奉献精神,具备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具备异常事故处理能力、紧急订单的应变应急能力、物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
  (二)专业基础能力
  学生应具备物流作业流程的设计和优化能力,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能力,物流统计分析和预测能力、财务动作能力。
  (三)物流管理能力
  1.物流服务营销能力。学生应具备物流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物流服务营销的沟通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2.运输管理能力。学生应具备运输方式 、运输工具的选择能力、运输自营或外包的决策能力、制定运输计划的能力、运输作业的调度和过程管理能力、特种货物运输管理能力、运输保险、安全及质量管理能力、运输站场管理能力、集装箱运输管理能力。
  3.采 购、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能力。学生应具备采购与供应计划的制订能力、采购与供应计划组织实施能力、货物储存计划、仓储运作管理、库存控制能力以及库存货物保管养护能力。
  4.配送管理能力。学生应具备配送中心的选址、功能和设施装备规划能力、配送模式和工具选择能力以及配送作业管理能力。
  (四)沟通 、学习能力
  学生应具备在物流管理中应用文写作、人际沟通的能力、学习相关知识和扩展服务的能力、学习物流管理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
  三、优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依托产业办学,专业教学规划和课程设置要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要以物流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群和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能力体系来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弱化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标准;强化实践课教学,根据本地区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加强实践课教学实用性和针对性,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达到9∶10,以职业通用能力训练为基础,以职业技术能力训练为目标,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迁移能力。通过课程体系开发、校内校外实训和深入企业顶岗实习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通过对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能力体系和物流企业岗位群的分析,参照物流职业岗位标准,笔者认为应着重构建“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所谓“宽平台”为专业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的职业技术课程平台;“多方向”为四个物流职业方向。第1~2学期学习职业基础课程,第3~4学期学习职业技术课程,第5学期学习职业方向技术课程(学生依兴趣爱好和就业意向,可任选2个职业方向),第6学期在校外订单企业、联合办学企业或其他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和顶岗实习。其中,职业技术课程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方向技术课程满足学生即时就业的需要。上述模式既有助于实现“让学生高兴、家长放心、企业满意”的高职教育特色目标,也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四、完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按认知与体验、岗位实训与技能考证、综合模拟实训与生产顶岗实习三个层次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多方向、分岗位、重操作”的实践教学特点,由联合办学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校内实践技能课程教学与指导工作,将学生岗位训练与综合训练、实践训练和技能鉴定、专业模拟和专业实战有机结合,实现物流信息处理能力训练和物流业务处理能力训练同步进行,提高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并进的局面。
  第1学期安排物流认知见习,结合主要职业岗位在第2~4学期安排模拟岗位技能训练,为培养学生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在第3~4学期安排生产性轮岗实训,按职业方向在第5学期安排综合模拟实训,物流专业体验、叉车操作考证、机动车驾驶证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寒暑假完成,在第6学期安排毕业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与毕业生就业接轨,以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
  五、打造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向是生产流通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公共货运企业等物流一线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了适应物流企业岗位群和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能力体系的要求,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做法是:
  (一)选拔部分优秀教师到重点高校对口专业学习深造,或者参加教育部双职素质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以解物流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水平不高的燃眉之急。
  (二)让物流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的一线企业挂职锻炼,使他们身体力行,切身体验一线企业的经营管理,吸收一线的操作经验。同时帮助企业完善业务流程,实现校企双赢。
  (三)聘请相关企业的技术骨干、行业专家走进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使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
  六、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物流管理是一个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为了使学生具备物流管理专业的从业能力,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构建是关键环节。
  (一)建立校内物流实训中心。根据学校经济能力和地域经济特点,购置安装常用物流设施设备和教学模拟软件,使学生能熟练操作各种物流设备,熟悉各物流管理流程,掌握各种物流信息的汇总、分析与处理技能。
  (二)建立校外物流实训基地。学校应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与当地有实力的生产流通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让学生有机会到物流管理第一线实习实训,获得实践操作技能。各企业也应该以实际行动,准备充足的岗位接纳学生顶岗实习,从而为企业物色储备未来的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吴元佑,吴林蔓.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0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