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非稳态出发探讨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贺福珍

  摘要:在大多数模型化的经济增长理论中,首先考察的是经济如何达到长期均衡,然后分析一旦经济偏离了均衡增长将如何运行,是否能够重新收敛于长期均衡点。因此遵循“均衡―偏离均衡―均衡”的分析思路。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观察到的多是非充分就业下的非均衡的复杂经济状况。本文试图在索洛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在非充分就业环境的假定下探讨经济增长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运行问题。并且部分地尝试用其解释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情况。
  Abstract:In majority simulated economic growth theories, what first inspects is how the economy to achieve long-term balanced, then analysis, once how the economy will deviate the equilibrium growth to move, whether could restrain in the long-term point of equilibrium. Therefore follows “the balanced - deviation balanced - balanced” analysis mentality. But in the real life, under the multi-right and wrong full employment non-balanced complex financial circumstance which we observe. This article attempts in the Solow growth model foundation, discusses the economic growth as well as with it related economy operational problems under the non-full employment environment's hypothesis. And attempts partially with it explains our country present economy operational aspect.
  关键词:就业率人均资本 人口增长率
  Key word:Employment rateAverage per person capital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
  作者简介:贺福珍,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张家路口121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级研究生西方经济学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百项创新活动”资助的《收入分配、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追本述源,经济学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便将研究一国财富的积累和经济增长作为这一领域的主要目标。增长问题是经济学研究领域永恒的主题。本文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以假设经济中存在失业为前提,尝试在非充分就业情况下探讨短期经济增长及相关问题,即遵循从“非均衡”出发来探讨“非均衡”的经济运行状况的思路。
  一、经济增长理论回顾及评价
  在经济增长研究史上,哈罗德和多玛两位经济学家是增长理论模型化的先驱。尽管这两位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了经济增长的路径问题,却得出了几乎完全相同的结论。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他们得到的结论是均衡增长是偶然的和不具有稳定性的,并且认为经济一旦偏离了均衡增长,将会发生“积累性的扩张”或“积累性的收缩”。以经济学家R.Solow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放松了哈罗德―多玛模型中的假定,如将资本、劳动及产出之间的比例内生化以及将储蓄率内生化的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增长模型。但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缺陷在于假定技术进步是外生的。以美国经济学家P.Romer 和R.Lucas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克服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局限性。经济学家P.Romer认为知识积累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因而将知识作为一个重要的要素纳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R.Lucas将资本划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类。在他的增长模型中以人力资本为核心,区分了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外在效应和内在效应。此外,丹尼森在论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时,提出经济增长主要受到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和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影响,并且指出影响经济效率的三个因素主要是:知识的进展、规模的节约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
  在模型化的经济增长理论中,讨论诸多的是均衡的路径问题以及均衡的存在性和稳定性,即达到长期均衡的条件和长期均衡增长率是如何受到各种外生的和内生的因素影响的。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大多遵循了这样一条思路:均衡―偏离均衡―均衡。然而,对稳态均衡的分析明显忽略了人口变动以及就业率变动的影响。如将人均收入定义为总产出与劳动力的比,即y=Y/L,将人均资本占有量视作资本积累量与劳动力的比,即k=K/L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长期的增长与均衡不可能不变,而且长期的均衡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预测和设想。尽管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人们也会密切地关注目下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境况,并根据当下的环境来预测未来的情况。
  二、非充分就业下的经济运行
  (一)基本假定
  在开始分析之前,我们给出下面的基本假定:
  (1)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即市场存在失业。本文的目的是想讨论短期的非均衡的经济运行情况,因此非充分就业的假定是必然的。
  (2)要素报酬假定:劳动力按照劳动的边际产品取得收入,资本按照资本的边际产品取得收入。
  (3)总人口由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构成。所有人口都是生产中劳动力要素的供给来源。
  (4)在分析中,本文将更多关注的是人均收入状况,因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状况单从经济意义上而言最终要归结为人均收入。
  (二)经济增长中的人口因素
  从纯粹的数字关系上来说,总产出由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与总人口决定,下面分别表示了第t期和第t-1期总产出与人均收入及总人口的关系:
  Y―总产出,y―人均收入或人均产出,p―总人口
  现在假定人口增长率为n,人均收入增长为△y,那么式可变化为:
  于是:
  那么总产出增长率就可以表示为:
  是人均收入增长率。于是得到总产出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及人口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三)经济增长与就业率的关系
  首先,在以下的分析过程中暂且剔除技术进步的影响。
  由一般性的生产函数,可以得到总产出增长率:
  从公式的推导中得到启发,同样可以得出:
  于是得到:
  令分别表示人均产出增长率,就业率变动水平和人均资本增长率。从而可以得到:
  其中Y,y,L,m,K,k,θ ,(1-θ),n分别代表总产出、人均产出、劳动投入、就业率、资本投入、人均资本、产出的劳动贡献、产出的资本贡献以及人口增长率。
  其次,在上面分析的结论中引入技术进步的因素,并且认为技术的进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当时,亦即就业率的增长慢于资本的增长。于是有:
  于是可以得到,引入技术进步后,即当人均资本积累快于就业率增长时,。
  三、结论
  拉大收入差距。从资本最初的占有和分配上而言,人们拥有的资本量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一方面造成了拥有不同资本量的经济主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且随着产出的增长和资本的快速积累,资本占有的不平衡被加剧,这些经济主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绝对数值上也有被逐渐拉大的趋势;另一方面,资本占有的不平衡形成了一部分人群依靠资本以利润的形式获得收入,而另一部分人群依靠劳动以工资的形式获得收入。随着资本的积累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并且由于技术进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资本的积累速度快于就业率的增长,根据资本的逐利本性,利润性收入必将在产出增长的空间里占据更大的份额,从而使利润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差距被扩大。同时,劳动生产率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迫使失业率的提高成为可能,这样使得非利润性收入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随着产出的增长被逐渐拉大。
  在技术进步越来越快的今天,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是必然趋势,因此单个劳动力驱动更多的资本已经成为事实。如何在这种背景下,避免上述的两个问题。本文认为一方面在保持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健全国内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障手段是在二次分配中保证经济公平、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社保资金的来源与去向问题在学术界存在种种分歧。政府应在制度和法制上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社保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效应,缩小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将鼓励技术创新与发展新型产业结合起来。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发展新型产业来吸收技术变革过程中的剩余劳动力。比如延伸和细化产业链、研发新型产品等。最后,改善虚拟经济投资环境,既要避免成为大量不良投机动机的温床,又要保证成为居民资产性收入的来源渠道,实现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 左大培,杨春学,2007:《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内生化历程》,中国经济出版社
  [2] 罗伯特.E.卢卡斯,2003:《经济发展讲座》,江苏人民出版社
  [3] 方齐云,2002:《增长经济学》,湖北人民出版社。
  [4] 王泽填,卢二坡,2007:《制度、增长与收敛―― 一个基于索洛模型的分析框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1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