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管理层行为、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改善内部控制便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加强风险控制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措施。内部控制风险作为“相对可控”的风险应受到公司的重视,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决策者和执行人,现就其行为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的质量影响企业绩效进行分析,有助于为企业内部控制改善提供合理依据,对公司治理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管理层行为;内部控制;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6-0138-02
   一、理论基础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内部信息的不对称和逆向选择导致经营层与所有者之间存在企业经营上的博弈关系。公司股东与经营管理层存在监督、考核与被监督、考核与被考核的关系。管理层作为内部控制的设计者会作出有利于自身需求的决策。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义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该将该目标考虑在内。通常企业会通过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不盲目扩张也不急于求成,以企业的稳定为基础,内部控制在规范企业内部行为的同时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企业的绩效;李瑾瑾(2011)、刘星(2010)都认可公司经营表现、会计信息披露程度、企业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即样本的内部控制水平越是良好,其会计信息通常越是透明且质量越高,相应的企业绩效水平也更高;陈冬华(2005)、肖王楚和张成君(2003)认为管理层权责失衡是管理层制度和企业治理结构创新无法回避的制度缺陷,廉价股权和缺乏相应的制衡机制是导致管理层权力膨胀的两个直接原因,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必须从削弱管理层的权力和要求其承担更多的责任两方面入手。沈阳在《内部控制、管理层防御与公司高管变更》一文中表明,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有助于公司高管变更。内部控制改善有助于企业减少管理层寻租空间和对管理层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层所做的工作在董事会授权下,在各个独立委员会的监督内,企业的绩效会良性发展。
  大多数学者观点通过企业内部控制的改善有助于企业改善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绩效的增长。本文侧重从影响管理层行为的因素出发,通过管理层行为的分析识别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进而分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二、影响證券公司管理层行为的类型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此外,人类处在社会群体中,受到情感、环境、成长经历等众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依据事物的主要矛盾,本文主要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过往业绩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本文将马斯洛的后三种需求进行归类作出解释:心理因素指管理层为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或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抑或是为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证明自己。从心理上作出的行为选择,这层需求主要是受管理层主观影响。
  环境因素主要是对管理层人员客观影响,按影响程度分为内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行业环境、监管环境等;内部环境因素包括公司环境、管理层家庭环境、成长环境、内部考核等。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外部环境因素对管理层行为的影响相对间接,内部环境因素对管理层行为影响比较直接,一般而言,内部环境因素与管理层行为相互影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明显。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将对管理层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良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将对管理层行为产生不利影响。
  管理层过往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在决策时对业绩产生的影响。管理层过往业绩较好,会使其在决策时拥有一定的声誉和威望,其他管理层决策时也会受到影响,这可能会出现管理层权利过度使用的情况,造成董事会过度信赖,从而对企业绩效作出不利影响。
  通过分析影响公司管理层行为的类型有助于分析是哪些因素影响管理层作出的判断,从而为内部控制改善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管理层行为与内部控制、企业绩效关系
  目前,很多企业存在“一支笔”现象,即越是上级权力越大,所有的汇报与事项都通过一个人来决定,没有很好地进行职责分工,不利于约束管理层行为,当内部控制有效时,管理层行为受内部控制影响作出有利于企业绩效增加的行为;当内部控制失效时,管理层行为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会出现不利于企业绩效增长的行为。当然,内部控制失效很可能是被管理层行为所破坏,所以如果管理层有意对内部控制进行阻碍或不执行,需要董事会进行进一步约束。但管理层行为与内部控制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层为获得较高收入或维持现有职位会作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内部控制措施,可能会使内部控制受到不利行为影响。
  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在不同时期对行为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过往绩效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心理因素容易导致管理层打破内部控制体系,为追求自身价值或利益铤而走险。替代强化理论表明管理层受从重心理影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截然不同的改变,管理层成长经历及价值观、夫妻关系等内部环境因素都会对管理层行为产生影响,以上因素都将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最终将影响企业业绩。此外,管理层行为受外部监管和考评影响较为明显,监管的严厉程度以及考核方式都将对管理层的行为产生影响。
   四、避免管理层行为作出不利决策的应对措施
   (一)参考监管和业绩作出有利决策
  证券公司管理层作出的决策会考虑监管或者业绩的压力,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但这种决策可能并不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祝戈尧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态度及决策与内部审计质量》的关系一文中指出“美国IIA将内部审计描述为董事会和委员会的“眼”和“耳”,他们在企业内应保持独立性,并向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汇报:一是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二是企业财务及其他控制是否得到有效实施;胡明霞在《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两职务兼任会损害董事会独立性,影响对企业价值贡献。董事会应结合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充分权衡赋予管理层权力的收益和成本,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实现程度。所以,董事会不仅仅在重大战略决策方面行使职权,经营管理上也应当适当监管,例如依据经营活动重要性来作为监管尺度,能够有效监督管理层作出不利行为。    (二)建立经理人职业档案细化指标体系
  管理层行为对企业业绩有较大影响,国资委在安排管理层人员时考虑管理层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心理、过往业绩等因素,建立经理人职业档案,建立细化指标体系;再次,国资委在选拔和轮换管理层时,充分增加总经理任职时间和职位稳定性,有利于避免管理层激进和短期经营行为,建立顺应市场化的薪酬体系,从众多贪腐人员的案例中能够看出,与市场化的企业相比,部门企业出现了所在的岗位工资低于同行业工资收入的水平,这样管理层心理会不平衡,同样的工作会产生落差感,影响管理层作出决策,建议尤其是国有企业,选聘市场化的人才,建立淘汰机制,使干部能上能下,工资等福利市场化、公开化。
   (三)发挥独立董事作用
  在公司治理较为成熟的国家,公司独立董事能够有效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职能、企业业绩等作出监督,而中国目前企业多数股东一股独大,并没有发挥监督作用。发现财务造假或有问题的企业很多是通过信息披露不符合逻辑而被市场所发现,独立董事应该站在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角度监督管理层行为。
   (四)建立管理层行为分析数据档案
  通过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分析出管理层行为偏好,通过这些偏好分析出管理层的性格特点和人格特征,大数据把人的行为进行放大分析,从而能够相对准确地判断人的性格和行程。人们的这些信息可能被利用,通过此种方式分析能够避免陷入管理层过度包装自我、信息不对称的境地,不僅仅从能力和业绩的角度考虑管理层的行为,还为国资委或董事会提供了选人用人的新方法新途径。
  管理层行为、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为董事会等监管机构用人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改善提供合理的依据和落脚点,对公司治理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旭东,彭晨宸,姚爱琳.管理层能力、内部控制与企业持续发展[J].审计研究,2018(3).
  [2] 胡明霞.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J].重庆大学学报,2018(3).
  [3] 权小锋,吴世农,文 芳.管理层权力、私有收益与薪酬操纵[J].经济研究,2010(11).
  [4] 沈 阳.内部控制、管理层防御与公司高管变更[J].上海管理科学,2010(11).
  [5] 祝弋尧.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态度及决策与内部审计质量的关系[J].经贸实践,2018(19).
  [6] 鲁志伟.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合肥 :安徽财经大学,2017(12).
  [责任编辑:纪姿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3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