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间接受诊治的心内科患者中选择164例,以1:1随机分为E、F组,分别开展基础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与E组对应指标相比,F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好,平均住院时间和症状消失的时间更短(p<0.05)。在接受护理服务前,E组的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F组的SAS评分为(32.54±2.65)分,明显低于E组的(42.70±2.54)分,F组SDS评分为(30.91±2.53)分,明显低于E组的(42.66±3.15),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护理内容上更加全面,护理技术上更为专业,尤其是对待患者的态度上更为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通过心理疏导、安全管理以及康复指导等手段提高护理安全与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优质护理 心内科 护理服务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残酷的社会竞争。很多人为了所谓的追求通宵熬夜、暴饮暴食、抽烟饮酒毫无节制,甚至长期处于压抑、焦躁的情绪中,而且随着老龄化结构的加剧,心内科疾病的患病人群正在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心内科疾病的种类很多,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炎等,这类疾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而且发病急,变化快,发病时如不及时控制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经临床研究,心内科疾病除了要对症开展合理的治疗外,还需要护理的配合,才能快速的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优质护理以人性化的护理理念为指导,对各项护理程序及内容进行全面的优化,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质量,为患者提供了更为舒适、完善的护理服务。
一、资料和方法
(一)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经临床诊断确定为心内科疾病,且全部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间接受诊治,共164例。将其按照比例为1:1进行随机分组,E组(n=82)男、女分别为40例、42例,年龄31~77岁,平均(52.13±5.67)岁,其中冠心病35例、心肌炎22例,心力衰竭15例,心脏病10例;F组(n=82)男、女均为41例,年龄32~76岁,平均(52.15±5.63)岁,其中冠心病32例、心肌炎24例,心力衰竭17例,心脏病9例。排除对研究结合理性有影响的其他疾病和因素,对比E、F组基本资料的差异,经统计p>0.05,差异不显著,可研究。
(二)方法
E组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实施对症治疗,给予必要的基础性护理,比如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健康教育等。F组在次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①心理疏导:心理是影响一个人行为和意识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心理可以使患者身心舒畅,增强其免疫力,从而促进身体康复。但是,多数患者在入院初期由于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很容易产生忐忑、紧张等心理,尤其在护理人员态度冷漠、言语不善等情况下,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大,对治疗效果有不利影响,甚至会加重病情。对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接待患者时保持友好、热情的态度,主动告知医院的注意事项,介绍医院环境,认真对患者的询问做出正确、合理的解答。同时,了解患者的学历、职业等,采取合适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保证患者可以充分的了解心内科相关疾病知识,以达到稳定患者情绪的目的。②安全管理:护理人员需要科学的制定排班制度,保证工作的衔接及时、无漏洞,增加对心内科患者病房的巡查频率,尤其是危重患者,分析每位患者的护理分线并积极防范,提高护理安全[3]。③康复指导:心内科患者的身体恢复一般需要较长的过程,在此期间如果不注意饮食、用药等情况,易导致疾病复发。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改善自身生活习惯,遵医嘱使用药物,并且进行合理的影响搭配,注意饮食禁忌。同时,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对患者不合理的行为给予纠正。
(三)指标观察
详细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症状消失的时间;评价生活质量用SF-36量表,分值与质量呈正比;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用SAS、SDS量表評价,分值范围从0至100,分值越高表示负面情绪越强烈。
(四)数据统计
将记录的数据认真审核并确定无误后用SPSS19.0分析,p<0.05作为判断差异明显的指标。
二、结果
(1)护理效果:与E组对应指标相比,F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好,平均住院时间和症状消失的时间更短(p<0.05)。见表1。
(2)情绪变化:在接受护理服务前,E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56.49±3.31)分、(55.82±3.51)分,F组分别为(55.88±3.56)分、(56.22±3.62)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F组的SAS评分为(32.54±2.65)分,明显低于E组的(42.70±2.54)分,F组SDS评分为(30.91±2.53)分,明显低于E组的(42.66±3.15),p<0.05。
三、讨论
心内科疾病的病程一般较长,因此需要长期的治疗及恢复。由于患病人群的年龄大多数在60岁及以上,自我照顾能力较低,缺少健康知识,同时对家属及护理人员的长期依赖易导致其产生自卑、焦虑等消极的心态,易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优质护理在护理内容上更加全面,护理技术上更为专业,尤其是对待患者的态度上更为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通过心理疏导、安全管理以及康复指导等手段提高护理安全与患者生活质量。将研究,经过优质护理的F组患者在护理效果及情绪方面明显优于E组(p<0.0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对于促进心内科护理水平的提升和患者的身体恢复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吕静.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实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35):236-236.
[2]潘玲芳.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
[3]冉秋芳.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J].2017, 11(2):247-2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04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