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移动APP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邱晖

  摘 要:《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由知识、能力和习惯三个维度组成,基于移动教学APP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这三个维度目标的实现,前提是模式设计必须合理有效。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需要进行能够统筹整个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并针对教学活动进行活动设计,针对教学资源进行资源设计,针对教学评价进行评价设计。充分利用移动终端作为强大资源载体和交互功能强的优势,在技术、时间、场所、学习与评价、角色等众多层面实现“混合”,提升《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移动APP;《西方经济学》;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评价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8.08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以蓝墨云班课、学习通、雨课堂等为代表的移动教学APP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深刻改变了高校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西方经济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其他经济学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乃至经管类专业本科教学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多高校都在摸索基于移动APP打造全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新教学模式的设计。本文在明确《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讨论该课程目标实现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通过基于移动APP的教学模式设计,有效助力教学目标的实现。
  1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基于移动APP的混合式教学能否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合理的模式设计。而要完成一个合理的模式设计,明确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第一位的。一般而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知识。经济学的每一个章节中都包含着大量的知识点。这些众多的知识点在某种逻辑的牵引之下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经济学教学的最低层次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经济学的整体框架、经济学的逻辑线索以及每个章节中的众多知识点是如何在逻辑线索的牵引之下形成整体框架并被用来阐述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的。第二个层次,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往往只是表象,在这些表象的背后,潜藏着更深层次的因果关系。经济学的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洞察力,指引学生能够透过纷繁的表象直指各种经济现象背后的本真。这个层次的目标较之第一个层次为高。第三个层次,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和生活态度。即永远不满足于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的、肤浅的理解,凡事总要去问为什么,总要扯去笼罩在真相之上的层层面纱。经受过经济学训练的学生,应该将“尝试找出现象背后的本质”作为自己的一种思维习惯和生活态度,无须刻意为之,便已时时处处为之。这是经济学教学最高层次的目标。
  2 《西方经济学》课程面临的困境
  上述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实现起来均有难度。其一,知识体系的固有特点妨害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经济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西方经济学》本应是一门比较“接地气”的课程,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过度形而上的思索,过度形式美的追求,使经济学脱离形而下的现实世界太远,而作为一个经济学的教师,往往倾向于成为帮助学生进行形而上思维的引领者以及帮助学生感知形式美的指导者,却恰恰忘记了学生的年龄还很小,对世界的认识还很有限,还缺乏进行深度思索的能力。为什么学生对于学习经济学会表现出不感兴趣?因为它太脱离现实了,被塑造成了空中的楼阁,其深藏的解释力确实很不容易被感知到。在《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忙于在学生的大脑中搭建完整的经济学体系,学生则陷入术语和方程图形等的泥沼中不能自拔。而且,由于《西方经济学》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非常紧凑,一环套一环,一旦学生在某一个逻辑链条上没有掌握好,下面的内容他们就无法听懂了。其二,内容与课时之间的矛盾妨害了学生能力的训练。在日常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课程中,由于内容多,课时少,所以一般都没有习题课,教师习惯了上课就开讲,一直讲到下课,很少带着学生一起做习题,只会将习题作为课后作用要求学生自己去做,但学生很少会认真执行教师的要求。由于缺少大量的习题训练,所以学生对于经济学很多知识点的掌握是而非,往往只是达到了一种比较模糊的理解。至于用于经济学原理來分析现实世界,除了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几个案例来进行演示性质的教学活动之外,学生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课时来安排这样的活动。其三,前文所谈到的第三层次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几乎难以实现,大部分学生在只是通过学习掌握了一部分经济学知识,根本无法做到将运用经济学看世界融入自身的思维习惯。
  3 基于移动APP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3.1 活动与资源设计
  3.1.1 总体设计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西方经济学》课程采用基于移动APP混合式教学模式首先做一个总体设计。总体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要有统领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还要细化到每一单元、每一章直至每一次课,形成富有层次感的逻辑上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总体设计主要是要明确将哪些活动放在教室里进行,将哪些活动放在APP上进行,并在此基础上裁剪教学内容、设计师生互动环节、安排教学活动顺序等。就《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而言,为了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各种活动,关于纯粹的知识解释或原理讲解的部分,完全可以用录制短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APP上学习观看。这样做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即使学生因故不能参与课堂学习,也不会因为课程内容前后联系过于紧密而导致后续学习困难。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等方面的因素,APP中的视频教学不能完全取代课堂中对于基本原理的教学。比较合理的做法是,教师将经济学的核心知识体系按照章节的结构录制成若干短视频,要求学生通过APP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学习。课堂教学上,教师不必再将视频中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可以详细讲解重点难点或者对内容进行引申。课堂上因讲授知识而占用的时间大为缩减,更多的时间将用于其他类型的教学活动。   3.1.2 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是对总体设计中关于教学活动如何安排这部分内容的具体化,是关于教学活动如何开展的详细方案。一般而言,教学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个别时候也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设计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形成探究的体验,塑造他们勇于探索的品质。《西方经济学》这门课,要想提升對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并养成穷根究底的精神,活动设计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具体到《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除了教师传授知识之外,教学活动的方式以小组研讨、小组展示以及辩论等为主。例如,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这部分内容,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IS—LM模型以及AD—AS模型,然后可以在APP上发布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某个时期国家经济政策的效果并在课堂上展示本小组的成果,如果不同小组之间关于政策的效果的评价出现分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持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辩论。还有一些教学活动是APP上直接进行,比如头脑风暴、拓展阅读、在线测验等。
  3.1.3 资源设计
  为了实现《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目标,教师需要通过APP的平台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包括各种课件、图片、音频视频资料、论文等。这些资料多为供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参考使用。教师自己平时积累的各种资料素材可以多,但通过APP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接受能力,围绕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向学生提供适当数量的精品资源。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活动或者教师发布的任务,学生仅仅依靠教师在APP上提供的学习资源是不够的,必须鼓励学生自己挖掘素材,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学习或任务相关的资料并建立资料库,寻找资源也是能力的一种,不能因为有了APP平台就放弃对学生搜索材料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因为平时阅读或者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会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数量众多的素材,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资源共建的模式,教师应将学生寻找的各种素材吸纳到自己的资料库之中。
  3.2 教学评价设计
  3.2.1 学习过程评价设计
  移动APP能够自动采集和记录数据,因此,利用移动APP来进行教学,使教师拥有充足的数据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从如下方面来展开:其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通过出勤率、访问量、在线学习时长等指标来加以反映。其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交互程度。这个主要通过考察学生对于其所在学习小组的贡献程度、学生与教师沟通的频率和深度、学习资源在学生于教师之间分享的程度等来进行。移动APP能够提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参数和学习态度的参数,学生学习知识认知程度的信息以及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参数。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卷并在APP上发布,通过学生回答问卷的情况来了解某些与学习过程相关但APP无法提供的信息。
  3.2.2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最终还是要依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来实现。就《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而言,教学目标主要从知识、能力和思维习惯这三个层次着手来设计的。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相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作业、测验、考试等方式来进行。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运用经济学知识来解释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任务这种方式来完成,教师通过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就能够掌握其经济分析的能力水平。而要考察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一般是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长期的交流来实现。移动教学APP提供了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应有意识维护论坛的活跃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从学生的发言中来观察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程度。
  4 结束语
  利用移动教学APP来开展课程教学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趋势,由于移动教学APP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功能性优势,因此,移动教学APP就成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移动教学APP来构建教学模式,优质的设计是关键。对于《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而言,移动教学APP的使用,为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提供了平台,学生自我学习以及小组学习等学习活动占比显著增加,对人的培养重点向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的维度迁移,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多地是整个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流本科”专题[EB/OL].http://wemedia.ifeng.com/74884846/wemedia.shtml,2018-08-22.
  [2]彭燕,钟海峰.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索——手机多元使用的新渠道、新思路[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5):46-51.
  [3]刘婉莹.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J].基础教育研究,2016,(21):37-39.
  [4]张丽娜,王真富.移动互联环境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6):12-14.
  [5]俞跃,赵玉阁.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学习”方式研究——以智能手机和QQ群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87-1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06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