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已成为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双主体”育人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下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为例,探索建立“双主体”育人长效机制,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的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办学活力。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一、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首次提出“开展社会力量参與公办职业院校改革建立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试点”。2019年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再次强调:“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可见,探索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有利于实现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相互融合和优势互补,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要素,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职业教育的大发展。目前,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研究以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的探索较为常见。职业院校以二级学院为依托,联合企业建立双主体育人体制机制,通过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办学活力。
  一、基于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双主体”育人机制的建立
  “双主体”育人机制是指校企双方合作,完善专业人才学徒培养管理机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对接岗位、细化目标、分段育人及多方参与评价的一种机制。这种育人机制只有在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才能够更加充分的得到体现。企业通过与职业院校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由办学参与者转变为办学管理者,办学质量和效益直接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有效解决了企业参与“双主体”育人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因此,建立“双主体”育人机制的前提,首先是要保障企业资金的经济利益,需针对企业的投入的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等给予固定化的经济收益;其次是要转变职业院校固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吸纳企业管理模式中的优势,双方共同协商办学中的经费投入、课程设置、产学研服务等重大问题。
  我院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与食品、农产品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探索,通过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定向就业”的“双主体”育人机制。逐步落实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共建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体系”等“双主体”办学地位。
  二、基于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以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与食品、农产品第三方检测机构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为例,校企共同设计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实现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与食品、农产品检测岗位能力要求“零距离”对接。
  (一)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多家食品、农产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研得知,检测方向学生的主要工作岗位包括:业务员、客服技术文员、采样员、检测员、数据分析员、质量监管员等。针对以上岗位工作职责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结合教育部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考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势和空间,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1)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诚信可靠、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高素质人才。
  (2)培养掌握农产品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执行标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技能人才。
  (3)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善于沟通、注重合作,具备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能够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创新管理人才。
  (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为了能够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打破传统学科模式,围绕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素质、知识、能力要求,以对应岗位的项目式教学方式重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模块:通识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扩展模块。专业通识模块以公共基础课为主,同时包括专业外语、职业素养、职业礼仪等;专业核心模块以所有岗位共性内容为主,确保学生对所有岗位都能够基本胜任,主要包括:检测方法和检测准备项目、采样与样品处理项目、感官检测项目、理化检测项目、仪器分析检测项目、微生物检测项目等;专业扩展模块则以某一岗位未来职业发展所需个性内容为主,在专业核心模块的基础上,根据未来岗位意向进行选择性学习,主要包括:化验室组织与管理、法律法规、检测标准开发、质量管理、企业管理等项目。第一学期主要以专业通识
  三、基于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方案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真正发挥“双主体”育人的作用和优势,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以类似闯关模式为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与团队合作理念。项目按照前后续关系和难易程度依次进行,一个项目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项目的学习。每个项目采取小组模式,全组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项目。
  (2)“双主体”要充分参与到人才培养分案的实施过程当中,采用“校企交替”模式开展教学,一个项目在校学习合格后,要到企业对应岗位进行跟岗实践,以确保融入企业真实岗位环境和要求。
  (3)考核方式以“在校学习+理论考试”和“企业跟岗+实践考核”模式进行,“在校学习+理论考试”合格后进入“企业跟岗+实践考核”阶段,全部合格后进入下一个项目的学习。
  本文以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为例,探索建立“双主体”育人长效机制,通过基于混合所有制二级办学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能够有效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职业专业办学能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Z].2014-6-16.
  [2]《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Z].2019-1-2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ZE1317017)。
  作者简介:孙洁心(1980-),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检测技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43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