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結合的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示出独特优势和特点,对我国地方院校专业教育有借鉴作用。文章以湖北文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谈了我国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 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院校
一、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双元制”是德国大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锻炼的紧密地结合。双元分为学校和企业,其中“一元”为大学学校,另“一元”为各行业的企业,二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实现“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也就是说,“双元制”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地点同时学习,也意味着他们同时有学徒工和学生两个身份。按照时间比例,学生的学习时间60%在企业,40%在学校。
二、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和优点
(1)教学任务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实训实习等各项教学安排不能单方面决定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其考核方式也取决于双方的沟通。
(2)招生始于企业而不是学校。学生中学毕业后,可自选一家企业先取得培训位置,然后到学校登记入学,由此可见,教育模式的侧重点从招生环节就开始倾向于企业而不是学校。
(3)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是学生的基础评价标准,就业率高。“双元制”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大量的时间的投入,主要不是书本的学习,主要学习企业当前所正在应用的各种操作技能和技术,保证了毕业生所学技能都是企业当下所需求的,学生毕业后能立即适应工作,所以就业率高。
(4)师资队伍强大。“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师资的实践经验,要求教师必须有至少5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和必备的学历及学位,而且特别强调教师要熟悉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5)稳定的经费来源。“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经费来源多样化,可以是国家、企业,也可以是团体、个人。国家也会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并鼓励企业承担一定的经费职责。
(6)各类教育形式衔接紧密。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之下,学生能够在基础教育结束之后的任意阶段进入高校就读。如果达不到高中水平,可以申请进行文化课补习后,再转入到高等学校学习。
三、湖北文理学院学院对“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
(一)借鉴背景
(1)学院简介。湖北文理学院是湖北一所省属地方高校。自建校以来,学院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为国家各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该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三年制专业,也是特色专业,主要培养适合现代服务业要求的酒店专门人才。
(2)改革环境。国家针对地方院校的发展方向,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地方高等教育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学制和办学的目标来看,德国的“双元制”人才模式培养目标与我国的地方高等院校有很多类似的方面,所以其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二)具体改革举措
(1)全面推进“三阶段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的培养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文化素质培养。学生首先在学校学习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两课”等文化素质课程,教学时间为1个学期。第二阶段:岗位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在课堂和一体化教室,以项目为载体,完成第二学期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在第三、四学期学习期间,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轮流在专业实训基地的实训岗位,完成2个月的生产性实训。第三阶段: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第五学期前2个月,学生在校内机电实训基地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岗位综合能力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第五学期后2个月在校企合作工作站继续完成生产性实践教学。第六学期,学生在校企合作工作站或国防职教集团其他企业进行6个月的顶岗实习。
(2)多种机制,引企入校,不断强化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方面做实做好离不开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内部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虚拟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为补充,校外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使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学生训练、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企业生产等多种功能,形成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格局。具体表现为: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将企业技术、管理和文化引入实训室;面向企业一线需求,开展订单培养;开发稳定的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
(3)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以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内容为重点,完善“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该专业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理论和经验,广泛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出了适应其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途径,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工作领域以及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作为主要依据,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从而最终实现了教学项目与实际工作项目的高度一致性,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性,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高度一致性。
(4)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总体要求,该专业建立了“校企互动”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和制度体系,创新教师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实现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建立由全国知名“双师”素质教师和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共同领衔重点专业的新体制,建成一支“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师资队伍。同时,通过主题研讨、专题报告、国内外进修等途径,加强教师综合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培养,提高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作者简介:毛新伟(1981-),男,汉族,湖北咸宁人,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旅行文化与组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788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