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技术支持下的设计类专业交互教学平台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曾文博
关键词:移动技术;设计类专业;交互教学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终端的快速发展,移动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基于移动技术支持下的设计类专业交互教学平台构建有利于整合企业市场生产、高校设计教学研究、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也有利于推进设计类专业教学、设计企业生产和设计科研之间的融合和交流,同时也有利于优化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老师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
1 概念界定
1.1 移动技术
移动技术主要是基于无线通讯的无线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Pad、手机等)的信息技术融合来获取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个体与个体之间随时随地连接通信。本文旨在利用移动网络环境、移动智能终端和交互软件构建交互式教学环境,充分挖掘移动技术支持学习的功能,提高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
1.2 教学交互
“交互”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含义,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本文所提出的教学交互是指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而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学习者与媒体界面的操作交互、学习者与教学要素(学习资源、学习者、教师)的信息交互、学习者新旧概念交互这三个方面共同作用产生“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
2 移动技术支持下的设计类专业交互教学平台构建模块
依据上述相关概念的阐述可以看出,设计类专业交互教学平台的构成要素主要为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师生主体、外界资源。因此本文将设计类专业移动教学交互平台的構成模块进一步分为: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人与学习资源的交互、产学研之间的交互[2]。
2.1 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
移动交互教学环境中开展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反馈不再局限于课堂环境,不再集中在少数学生范围内,所有参与学习的人员都能借助移动平台与教师进行线上线下的交互反馈,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进行在线交流。借助移动技术的交互优势,教师可实时在平台展现课程教学内容、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等信息,并且可以通过移动平台实时查看学习者的学习动态和反馈意见。此外,平台的优势还在于综合校内外多方设计资源,强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比如,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多以项目驱动的形式展开,以学导互动的模式来进行,因此在课程相关的项目课题和项目进展计划的发布和实施上,借助移动设备相关学习软件进行课题的指导,将大大提高项目的开展效率。此外,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线上线下邀请设计行业人员、相关领域专家和不同学科的学生参与到课题中,在每一个细化环节开展实时的交流讨论、经验分享,及时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2 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课余时间,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的教学安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一般仅限于课堂中的小组讨论环节,讨论也仅仅局限于教室的短短几分钟,讨论的形式也只是以前后桌或是临近座位来展开,这种交互明显存在着局限性,学生思维得不到拓展,讨论内容难以把控,往往是以一种自由散漫式的形式开展。移动技术支持下的设计类专业交互教学平台的构建,为设计类专业的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提供了便利。教学过程中,设计类专业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思考,小组讨论结果也能实时呈现在学生的移动设备上或是投影屏幕上进行展示。此外,该平台有利于设计实践课程的开展,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实时共享市场调研的资料和结果、设计课题的研究方向、设计方案,学习者之间随时随地可构建虚拟学习社区,针对设计课题研究方向进行交流讨论,对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对设计实践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梳理。这样的交互行为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性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
2.3 人与学习资源的交互
大数据背景下,移动技术网络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优秀的学习资源,比如来自不同平台的线上线下设计类专业讲座、在线课程、设计类资源网站、设计相关展览培训等诸多丰富的设计资源,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梳理和挖掘自身艺术创作思路。人与资源的交互,包括教师与教学资源的交互和学习者与教学资源的交互[3]。教学资源与教师、学习者的交互具体是指,教师和学生借助移动设备对教学资源进行演示、批注、修改等操作。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以科学直观的视、音、图、文展示出来,以电子档的形式上传到交互教学平台的资源库中推送给学生,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及时更新上传微课视频,保证将最新的课程资源及时分享给平台用户。学生端可以在自己的移动终端下载、阅读,借助移动应用软件画出知识点的结构图,并可及时保存、上传、分享给其他同学。
2.4 产学研之间的交互
产学研之间的交互主要是指企业实践、设计教学、设计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融合,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具体是通过移动平台中引入企业设计实践项目、设计研创项目和设计教学资源,通过平台连接和贯穿产学研三要素,从而形成设计类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整体。其中,企业设计实践与设计教学两者之间的交互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影响着设计类专业的定位,企业设计实践推进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设计类专业教学通过参与企业相关实际项目来满足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利用设计教学和企业项目实践的方式进行设计和成果转化,让所学的课程知识真正进入设计实践的环节。设计研究和企业设计实践两者之间的交互则是体现在企业为设计研究提供设计研发与知识转化过程中所需的资金和服务,联合相关政策的支持,加速知识的革新,将研究成果与企业实践无缝对接,最终完成设计研究转化为市场收益的目的[4]。
3 移动技术支持下的设计类专业交互教学平台构建原则 3.1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原则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学生的学习时间、地点也变得更加灵活。设计专业教学除了一些理论基础知识外,还有大量的实践教学和课后创作的内容,针对设计专业这一特点,移动交互教学平台的教学形式应包括课件播放、重点内容教学视频、立体展示、优秀作品展示、答疑交流、设计实践等几个部分[5]。对于立体思维、想象能力和实践操作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设计专业课程而言,可以结合现阶段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比如,在需要展示某项具体产品设计的结构特征等,可以利用全息影像技术实现移动教学平台的三维立体化展示,让学生不仅能从视觉上感知,还能从听觉、触觉、肢体等多方面对事物进行多维度感知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此外,针对课后设计创作,则可以在移动教学平台上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实时了解项目进度,把控项目设计方向。
3.2 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原则
移动交互的教学环境都伴随着教师、学习者与移动应用软件的交互过程。设计类专业移动交互平台从设计、建构、再到教学应用,其价值在于如何有效利用交互软件发挥学习者对设计专业课程学习的投入程度。针对不同的设计类课程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选择与该课程相对应的资源库,比如设计专题课程,可以与设计类网址、相关企业等资源相结合来共同推进专题课堂;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可以与软件学习相关的APP 相联通,线上线下共同促进设计教学。此外学生可以在该平台通过投票、测验、留言、提问等方式提出课程教学的反馈意见,提高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参与性。
3.3 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原则
移动交互教学环境的重要性特征还体现在及时反馈、统计评价等方面。利用移动技术提供的数据分析,评价方式不再局限于纸质类的测评和传统的作业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每个教学模块中学生掌握程度的相关数据,依据數据统计结果做出评价与判断。此外,老师可以利用学习者的学习成效数据曲线图来了解课程的教学质量,以便对课程进行跟踪分析与调整。学习者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还可以通过交互反馈数据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评价,更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应改进的方向,学生之间也可以互评,从而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4 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设计类专业教学活动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平台与方法,在新一代移动技术平台的创新和支持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平台,实现教学、科研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已经成为现阶段设计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作为设计专业的教师首先应该进行角色转换,由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类课程模块的构建者、设计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资源的提供者,努力加强设计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交流的平台、认知的工具和管理的手段,应用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全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舒适、便捷、高效、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57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