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晓波

  摘要:文章对1994~2006年间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二者之间的长期均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存在动态均衡关系,且两者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
  关键词: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经济增长;协整分析;因果分析
  
  一、引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取决于其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水平。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都是全社会科技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地方的财政科技支出更是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省属一级财政科技支出作为一种战略性举措,是实现地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前沿阵地。从北京市的情况来看,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之一,科技创新将扮演重要角色。《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北京产业发展要走高端、高效、高辐射之路,提出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以科技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发挥高端技术产业的进步优势,以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北京市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确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的贡献率,对北京市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国学者近几年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单红梅采用广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了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米传民对江苏省1997~2002年的经费支出、科技人员投入和数据,通过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了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其结论表明经费支出和科技人员投入均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且科技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着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王海鹏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受到长期均衡的影响。在研究的样本期内,发现我国科技投入和GDP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根据协整方程,科技投入变动1%,导致GDP变动1.24%,科技投入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已有文献研究我国以及各省市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比较多,而研究财政科技投入的文献还并不多见。由于历史经济数据往往是不平稳的,为了避免因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所带来的伪回归问题,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在变量的选取过程中,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因素。最终选择1994~2006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被解释变量,选择同期的北京市财政科技拨款(GS)作为衡量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其中,北京市GDP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年鉴》,北京市政府科技拨款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网站所发布的数据。考虑到价格因素对时间序列的影响,对所有的数据经物价指数P进行调整。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处理之后,在进行实证分析的之前,还应对其进行自然对数化处理,这样处理首先是为了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其次可以消除异方差的影响,且这种变换不会影响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在下面的分析中,分别用LGDP、LGS代表自然对数化以后的北京市GDP总量、北京市财政科技拨款总量。
  (二)分析方法
  在考察变量间的关系时,一般的做法是根据现有的样本资料建立比较合适的回归方程,一个常用的计量分析方法是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但OLS方法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变量的平稳性基础上的。如果变量是含单位根的非平稳过程,则基于OLS方法做出的常规统计推断很可能是错误的。在进行传统的回归分析时,要求所用的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否则会产生“伪回归”问题。然而,现实中的经济时间序列通常都是非平稳的,破坏了平稳性的假定,为了使回归有意义,可以对其实行平稳化。常用的方法是对水平序列进行差分,然后用差分序列进行回归,但这样做的结果忽视了水平序列所包含的有用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来说既是必要的又是重要的。20世纪80年代,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是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长期均衡关系的有效方法。为了研究北京市财政科技拨款对GDP的影响。首先,应该明确所研究的对象(时间序列数据)是不是平稳时间序列,如果不是,那就不能用平稳时间序列的一系列理论进行分析;其次,若所研究的对象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且单整阶数相同时,更深一步对其进行协整检验,若二者协整,那么即使二者不是平稳时间序列,序列间仍然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最后,若经过单位根及协整检验后,满足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前提,就可以对所研究经济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找出序列间的因果关系。
  
  三、北京市财政科技拨款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进行协整分析以前,必须先检验变量是否是平稳的。需先对北京市财政科技拨款(LGS)和北京市GDP总量(LGDP)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的方法为ADF检验。先对原序列进行ADF回归,得到ADF统计量,如果ADF的值小于给定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则原序列为平稳序列,否则原序列为非平稳的,我们进而对原序列的一阶差分,二阶差分或高阶差分进行ADF检验,最终确定其单整阶数。本文使用Eviews4.1软件对时间序列LGDP和LGS进行ADF检验,判断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
  
  在表1中,DLGDP和DLGS分别表示LGDP和LGS的一阶差分,D(DLGDP)和D(DLGS)分别表示LGDP和LGS的二阶差分形式,(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其中C=0表示不含常数项,T=0表示表示不含时间趋势项。从表1的检验结果来看,LGDP和LGS均未通过5%水平的单位根检验,说明北京市GDP与财政科技拨款都是非平稳数据。同时可以看到,北京市GDP序列的一阶差分DLGDP也没有通过显著性5%水平下的单位根检验,说明DLGDP依旧为非平稳序列,虽然财政科技拨款的一阶差分DLGS通过了显著性水平5%的ADF检验,但其并不能通过显著水平1%下的单位根检验,所以其仍为非平稳序列。而通过表1最后两行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序列LGDP与LGS的二阶差分D(DLGDP)和D(DLGS)都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下的ADF检验,由此可知LGDP与LGS均为二阶单整序列,得到LGDP-I(2),LGS-I(2)。
  (二)协整检验
  由上部分可知,平稳性检验的结果是LGDP,LGS都是二阶单整序列,符合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可以对LGDP和LGS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的目的是看LGDP和LGS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的关系。按照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两步检验法,在只有两个时间序列时,只可能存在一个线性的协整关系。这种情况下,E-G两步法显得非常有效。首先用OLS方法对LGDP和LGS进行协整回归,估计两序列的长期线性均衡关系。如果回归参差et是平稳的,那么LGDP和LGS是协整的,也就是说,两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通过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到回归方程:
  LGDPt=6.825846271+0.615806951×LGSt

  (32.20831)
  R2=0.9895,D・W・=1.714
  由回归方程各参数可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且无序列自相关。
  由于协整回归中已含有截距项,则模型中无须再用截距项:
  对残差序列进行ADF检验,由于检验统计量值-4.265015小于置信水平1%的临界值-2.847250,说明该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证明LGDP和LGS之间是协整的,二者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
  (三)因果关系检验
  上文得到的协整检验结果告诉我们北京市财政科技拨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协整关系检验并不能确定二者是否具备统计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只能说LGDP与LGS之间具备了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即是由财政科技拨款的增加带来经济的增长,还是经济增长带来财政科技拨款的增加需要进一步验证。
  通过Eviews软件对1994~2006年的北京市GDP和北京市财政科技拨款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表2:
  
  从表2可以发现,当滞后期为1的时候,LGS不是LGDP的格兰杰原因的可能性仅在1.587%,可以拒绝LGS不是LGDP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得出北京市财政科技拨款构成北京市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LGDP不是LGS的格兰杰原因的可能性为7.147%,不能拒绝5%显著水平下的原假设,说明北京市经济增长对财政科技拨款的投入促进作用不显著。所以,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北京市政府科技投入对北京市经济增长构成单向因果关系。
  
  四、结论
  
  本文利用1994~2006年的北京市财政科技拨款与北京市GDP样本数据,对北京市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北京市财政科技拨款与北京市GDP均为二阶单整序列,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尽管各自的增长是非稳定的。但通过协整检验,从长期而言,它们之间却构成了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与GDP建立的长期均衡模型中的系数可知,0.615806951是北京市GDP关于北京市财政科技拨款额(GS)的长期弹性,即财政科技拨款每增加1个百分点,GDP相应增加约0.65个百分点,表明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对于北京市经济增长有较为积极的拉动作用,但是可能由于科技投入转化为GDP的增长是个复杂的过程,政府科技投入对GDP的拉动作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反,北京市经济增长对北京市政府科技投入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
  (一)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强化财政科技投入
  针对北京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现状,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强化财政科技投入已毋庸置疑,要充分发挥政府财政带头增加科技投入的作用。政府作为政治主体和社会管理主体,对重大科技发展方向和公共性项目的选择上具有一定优势。任何时期都不可以忽视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主导地位,即便是在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形成后,也不能放松政府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的重要作用。即使非政府自筹资金的增加,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减少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的力度。
  (二)完善科技投入的政策法规,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
  要建立、健全科技政策法规体系,把财政科技投入纳入到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上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关键就是对公益性科研活动和公益性的科研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合理配置财政科技经费,明确各类经费的功能,实行分类管理,避免重复交叉。
  (三)建立一套完整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
  所谓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就是指采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一法,对照统一制定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科技投入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准确评价北京市政府科技投入的绩效,是提高政府投入效率、规避政府投入风险的需要,通过定期的评价,可有效地发挥政府资源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进而发挥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单红梅.1991~2003年间中国科技投入经济效果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06(9).
  2、米传民,刘思峰,杨菊.江苏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
  3、王海鹏.中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3(7).
  4、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6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