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议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小巧

  【摘要】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根据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信息化与资产动态管理相结合的理念,分析事业单位目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编制资产配置预算,规范资产管理,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措施。
  【关键词】 预算管理 资产管理 措施
  
  随着财政改革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方面的逐渐深入,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对财政管理职能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一个出发点,也是最终的目的。
  资产配置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一个有效结合点,资产配置预算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的规范管理,并对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实现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性
  1、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载体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其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保障,是财政预算分配形成的物质形态。事业单位的资产占有、使用状况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通过资产配置预算,可以避免资产配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资产重复建设或超标准购置,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2、事业单位资产体现的是单位资产存量的基本形式
  资产预算管理反映的是单位一定时期资产增量的形式,编制资产配置预算,加强了事业单位存量资产与增量预算之间的关系,达到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的目的,也为部门经费预算的细化和精确化提供了依据,提高了资金的合理安排,避免了事业单位其他经费来源购置资产,形成账外资产的情况。
  3、资产管理的形成、使用和处置与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和决算过程具有一致性
  摸清资产家底,使预算与资产的现状、使用、处置相结合,需要新增的资产在审批后列入预算,是细化和精确预算的前提。在预算执行和调整阶段,资产的采购状况,资金的拨付情况,形成单位资产的增减数量,为单位部门预算提供动态数据,为单位预算执行、调整、资产调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实现了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
  二、目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事业单位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不考核成本和盈亏,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在管理理念上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往往是为了管理而管理。上至领导,下至一般的资产使用人员,对资产的管理意识上重资金,轻实物,重购置,轻管理。缺乏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理念。对资产配置预算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缺乏足够的重视。
  2、资产管理家底不清,资产配置预算管理难以到位
  随着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资产规模也日益庞大,资金来源和经营服务的多元化,资产的管理形态也产生变化,但是,资产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的相对滞后,往往是存在家底不清的情况,难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资产存量和增量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必要的重复购置或者超标准购置,资产配置预算的执行结果没有对资产管理的使用效益产生有效的制约和激励机制,财政资金的分配效益和公共服务领域资产的配置难以达到均衡。
  3、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存在资产前清后乱,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现象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还是采用人工的账务处理方式,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化和网络化程度不高。资产管理部门一般是附设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员由财务人员兼任,资产管理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没有一套统一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根据财务系统的资产数据手工登记资产账,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则根据资产入库单和出库单登记实物资产账,财务资产账和实物资产账之间可能存在着入账时间、登记信息等方面的误差,财务资产账记录的是资产最初的入库信息,实物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增减、调剂变动情况只反映在实物资产管理部门的账务系统中,财务资产账并没有同步更改信息。固定资产清查首先涉及的就是财务资产账和实物资产账之间的账账核对,然后才是账实核查,资产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导致固定资产前清后乱的结果。事业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事业单位与财政部门之间,内部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之间,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人之间,都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沟通。资产配置预算和预算执行结果没有统一的信息系统提供全面、可靠、准确的资产数据作为参考。
  4、现行的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制度的缺乏和滞后。缺乏一套严格的资产管理审批制度,对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处置进行有效控制;财务上对资产的会计核算缺乏科学的分类,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资产价值;事业单位内部资产日常管理监督制度不完善,有的制度可能不再适应事业的发展,有的可能形同虚设,缺乏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制度,也没有资产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三、加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资产预算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资产是提供事业单位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资产管理首先要树立起成本意识,不再把占有使用的资产当作是“免费午餐”。单位领导和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资产管理在购置、使用和处置环节的决策和监控力度,高度重视国有资产在管理、维护、保值和增值的成效,提高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作用,加强资产预算配置制度和资产管理相结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2、定期清查资产,结合预算编制,从源头上控制
  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应该以清产核资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在定期、全面、彻底的资产清查的基础上,真实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财务资金和固定资产状况,摸清家底,综合分析实际在用和可用资产,毁损和待报废资产,减值和闲置资产,了解资产在科研、公共事务和服务中分布的比例,相应的价值和效益,可以结合资产配置预算编制,从源头上控制资产重复配置和超标准配置,调剂资产优化结构,提高预算分配的公平性和资产配置的合理性。
  3、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结合预算管理,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控制
  根据国家和各级财政部门制定的事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以及不同层次的事业资产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具体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来制定内部日常资产管理制度,才能有效规范资产管理行为。
  目前,我国政府和社会上对公共支出绩效的评价已经进行了探索和推进,比如有关事业成本和教育成本等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的价值管理和成本核算,就需要完善科学的事业单位有关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完善资产定期清查制度,才能摸清家底,结合资产配置预算,控制资产配置;完善资产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才能加强资产的有效维护和利用;完善资产毁损、遗失赔偿制度,才能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建立资产管理的激励和评价制度,把事业资产评价的结果作为部门单位预算的参考依据,并作为对部门领导的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4、实行资产管理信息化,结合预算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目前,财政部门已经建立资产管理系统,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数据全部导入网络管理系统,并借助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网络连接到各单位,要求实现资产实时,动态的网络化管理,同时实行网上办理资产配置、调剂、处置等相关业务的申报和审批,也实现财政部门对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
  实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水平,利用信息系统的资产管理级别设置身份认证,在相应的管理模块中进行资产的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汇总统计上报等功能,为资产管理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提供了实时的信息交流,保证了各部门之间资产信息的对称和统一;把资产管理由静态转变为动态的管理模式,加强了对资产管理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避免资产管理前清后乱的现象,提高了资产管理水平,也为预算管理提供了完整可靠的信息数据,最终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
  [S].2006.
  [2] 蒋泽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9(15).
  [3] 第文涛、张梦晓: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编制机制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6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