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玉凤
【摘要】 文章将数学中的比例思想应用到成本会计的费用分配计算中,由传统的分配率法推导出了更实用的比例分配法。该方法易于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对不同业务量规模下的成本、费用进行比较分析,对成本会计的教学实践及实务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数学 费用 分配率 比例 成本会计
一、数学思想运用于成本会计的可行性及重要性
从会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它与数学紧密相联,在其形成之初甚至被视为数学的一个分支。著名会计学者郭道扬教授曾指出:“人类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其本身便体现为一种原始的‘数学’行为,而人类处于萌芽状态的数学行为原本就与经济事项的计量、记录至为密切相关”,在会计问世之初,它“便与相关科学建立了十分密切的相辅而行与相辅而成的关系,其中尤其是它与数学、统计学的密切关系可以讲一直相沿不改,其结合日趋密切”。正是这种同源性使得将数学思想运用于成本会计成为可能。
会计发展的历史不仅揭示了会计与数学的同源性,而且也证明了数学方法在会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突破性的会计研究成果离不开数学,如,对复式记账法有着重大突破的“三式记账法”就是由著名会计学者井尻雄士在引用数学乃至物理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所创建的。而从会计研究方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会计回归并更加依赖于数学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实证会计的兴起、会计数学化思想及数理会计学的诞生就是很好的证明。马克思曾经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时,才算其真正达到完善的地步。”因此,将数学思想运用于成本会计不仅可行,而且非常重要。
二、数学思想在成本会计中应用的实例――由费用分配的“分配率法”到“比例分配法”
成本会计中有大量的分配计算问题,如材料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等,因而在现行教材中有很多相应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虽在具体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遵循如下思路:先是按一定的分配标准算出分配率(即每单位分配标准所应分配的费用数额);然后用该分配率去乘以某费用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从而可求得对应的费用分配额。该过程包括如下两个公式:
三、比例分配法与分配率法相比较而言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郭道扬:会计史教程第一卷[M].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 王宁:数理会计学:一门体现会计与数学有机结合的新兴学科[J].财会通讯,2001(11).
[3] 王文君:介绍一个成本会计教学中的数学公式[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0).
[4] 田罡:简谈会计与数学的渊源关系――会计源于数学并回归数学特征论[J].投资与理财,200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9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