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农村养牛业调查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连雪君
一、导言
随着国内奶业市场的高速发展,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于2000年初提出了“奶业兴市”的战略,并在国内发出了打造”中国乳都”的口号。在政策的引导下,呼市周边农村养牛热急剧升温,奶牛数量迅速膨胀,由此加剧了奶农对玉米、秸秆与精饲料的需求,使得奶农的养牛成本大幅增加。相比之下,原奶的收购价格增幅缓慢,农村中有一种养牛不挣钱的看法,纷纷将养牛“无利润”归因于原奶收购价格偏低,社会媒体也大肆宣扬“奶贱伤农”的观点。而事实上,问题的症结在于,奶牛疾病才是现阶段影响养牛业利润空间缩小的最重要因素。本文认为现阶段大幅提高原奶收购价格以应对饲料价格过快上涨来保证奶农的利益是不现实的,加快建立、健全奶牛疾病预防体系的步伐才是解决奶农收益减少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法,即实地调查法,并结合抽样调查法和结构访谈法。调查者从客观的视角出发,采用了上述的调查方法,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养牛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简要的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根据具体调研的人力、物力等条件,通过实地走访,依据养牛业的规模大小和农业生产条件,抽样选择了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三个具有典型性的养牛专业村――什拉乌素村(北村)、东什拉乌素村(东村)和西水泉村(南村)――作为样本。北村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养牛业起步早,规模大,是养牛业大村的典型代表;东村养牛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规模相比北村较小;南村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差,起步晚,相比上述二者规模较小,属于养牛业新村。选择这三个具有差异性的典型养牛业村,再运用分层抽样法在三个村庄中抽取100户奶农(其中10头牛以上的大户约占30%,5-10头牛的中户约占40%,5头牛以下的小户约占30%)作为样本,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研究。
(二)资料收集内容与整理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来收集资料,对奶价、饲料价格、劳作日程、养牛收入状况、奶牛疾病类型及其对收入的影响、土地和农业同养牛业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收集。
笔者主要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对比,并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对养牛业暴露出来的及潜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描述与分析。几个村庄除了养牛业规模有差距外,在其他方面如奶价、饲料价格、疾病种类、管理经验等都很相近。这是由于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奶业市场所共同作用的,也就是说,呼和浩特市农村养牛业的养殖方式、方法和奶业的经济情况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这并不能说我们没有必要这样抽样,反而正是这样的抽样调查和典型性的对比研究才使我们对整个呼和浩特市农村养牛业有了一个整体性的、一致性的看法,从而得出了一个较为宏观的结论。
三、养牛业的现状
北村奶牛现存栏头数达1200多头,人均头数约1.5头。东村约有600多头奶牛,人均头数约1.1头;西村约有奶牛头数400多头,人均头数约0.8头。根据调查统计分析,初步得出了有关上述三个村庄的养牛收入总体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有40%的奶户利润极低甚至亏本,但仍有60%的奶户在盈利。从对原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那些盈利的奶户大多在管理经验及疾病预防工作等方面做得较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40%利润较少的农户因常年受疾病影响而无法摆脱困境。
“企业的利润几倍几倍地增长,我们养奶牛的是一天一天地亏。”这是笔者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三个养牛专业村调查时所听到最多的话。
从奶农的呼声中不难发现,奶农普遍将现在的养牛利润低归咎于原奶价格偏低,各种媒体也纷纷抛出了“奶贱伤农”“奶贱如水”诸如此类的言论,矛头直指乳品企业。笔者认为,原奶价格低是整个奶业市场的问题,不应该把所有责任都完全归咎于企业。当然,这样说并不代表笔者是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为企业“喊冤”“开脱罪名”,企业也应该对这一问题有所作为。笔者试图摆脱舆论导向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化倾向,尽可能地采取一种比较客观的态度来分析这一问题。
四、成本与收益的比较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影响养牛业收益的无非是饲养成本(玉米是主要饲养原料)和产出水平。下面是呼和浩特市地区近几年的玉米价格和原奶收购价格变化趋势图(见表2和表3)。
通过两表的对比,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玉米价格由2000年的1元/公斤迅速飚升到2007年的1.46元/公斤,增长了0.46元。同期原奶收购价格由1.73元/公斤仅增长到1.8元/公斤,只增长了0.07元。玉米价格上扬的幅度要大于原奶价格上涨的幅度。应该说在这种情况下,奶农的利益受到了严重影响,但是否像媒体与奶农所认为的养牛业已无利润可赚呢?在现行的玉米和原奶收购价格下,我们来看一下奶牛的收益状况。
一头正常奶牛(没有疾病的影响)一年创造的利润:
产奶量:平均每天约20公斤(丰乳期约为25公斤,持续约4-5个月,干乳期约15公斤,持续约4-5个月)
牛奶单价:1.8元/公斤每天的总收入:20公斤×1.8元/公斤=36元
成本:平均每天进食量7.5公斤=3.75公斤精饲料+3.75公斤玉米
玉米单价:1.45元/公斤 精饲料单价: 2.2元/公斤
一天的总成本约:3.75公斤×2.2元/公斤+3.75公斤×1.45元/公斤≈13元
一天的利润约为:36元-13元=23元
一个月的利润约为:23元×30天=690元
一年的利润约为:690元/月×9个月=6210元
在停奶期(约三个月):2.5公斤饲料/天,成本月为4.5元
4.5元×30天×3个月=405元
每天奶牛需要的青草、秸秆、青贮玉米,基本上都由自家地里满足,即使一些大户也不会买太多。购买的主要是外地来的养牛户。一头牛一天吃掉这些草料的价格约为2元,一年需求的草料总成本约为720元。一头牛一年创造的纯利润约为:6210元-405元-720元=5095元
由上表可以看出,一头正常牛在现行的饲料价格和原奶收购价格下,每年可以创造5000多元的利润,再加上自家产的玉米和青草、秸杆,利润空间要远远超过上面的数字。而事实上每头奶牛赢利的空间远没有达到这个数字,甚至有些奶户处于赔本的状况(见表1:养牛业收入分配图)。因此,可以看出,饲料价格上涨过快与原奶价格增长缓慢并不是影响奶农收益下降的根本原因。
五、影响养牛业发展的瓶颈――疾病
上文已提到一头牛在不受任何重大疾病的影响下每年可以为奶农带来至少5000元的收入,而事实上,近四成的奶农处于无利润甚至亏本的状态。通过对上述几个村庄的深入调查发现,导致奶牛利润下滑的最重要因素是奶牛疾病。奶牛所面临的疾病是多种多样的,下表中所列举的三种疾病是目前最常见的。
以乳房炎为例,乳房炎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是奶牛发病率最高的病种,发病率可以达到40%。对奶牛产奶量影响较大,一般可以减产30%~50%(为了便于统计,我们姑且认为40%)。由于各种原因,奶牛的患病几率也有所不同,有的奶牛一年至多得一两次,而有的奶牛一个月就得一次。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设乳房炎一年集中发病次数为4次,发病率为40%(即10头牛有4头发病,事实上,真实的数字远比这个高得多,而且多发生在产奶高峰期,对全年的总产奶量影响较大)。以一户奶农10头牛为例,一年发病四次,每次有四头牛发病,平均下来,一头奶牛一年患乳房炎的概率为1.6次,每次发病可导致产奶量降低40%。一头牛一天的平均产奶量为20公斤,一年平均产奶量为7300公斤(这是在基本上没有疾病影响的一种理想状况)。那么,受乳房炎影响之后,一头牛一年平均减产量为:
7300(一年的产奶量)×40%×1.6=4672(公斤)
一头牛患病的利润损失为:
牛奶利润-饲料成本=4672公斤(减产量)×1.8元/公斤-
13元/天(饲料成本)×365天=3664.6元
由上文可知,一头牛一年创造的纯利润约为5095元,扣除患乳房炎导致的利润损失3664.6元,一头牛一年实际创造的纯利润为1430.4元(未把疾病治疗费用加进去)。患乳房炎几率和频率较高的牛,不仅影响当年的产奶量,而且会影响下一年的产奶量,更严重的会导致奶牛被淘汰。
以上从最一般的情况出发简要分析了乳房炎对奶农收入的影响,而事实上,乳房炎只是奶牛常见疾病的一种,早产和不孕以及其他疾病也是困扰奶牛的常见病种,对奶牛的产奶量影响较大。这样,奶农每年从一头牛身上获利不足1500元,一个中等规模奶户一年的纯利润不足10000元。如果把人工成本刨除,剩下的不足几千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每个奶农都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进行一项决策之前,往往会考虑“机会成本”问题。在利益的权衡下,许多奶农已开始放弃养牛,转投他业。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这必将导致奶源的萎缩,甚至会影响呼和浩特市整个奶业的稳定发展。
六、小结
本文对养牛业进行了解剖麻雀式的实地调查,针对发自奶农的呼声――“奶贱伤农”这一问题,对呼和浩特市三个具有代表性农村的养牛业的现状、成本、原奶价格、成本-收益分析、疾病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通过较为详实的数据对比,层层剖析,一步一步地驳斥了社会上流行的“奶贱伤农”的观点,进而得出了疾病才是影响奶农利润、制约奶业发展的障碍。因而,应该尽快采取措施解决目前奶农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以保证奶农的收益和奶源的稳定。疾病肆虐整个农村养牛业,已成为养牛业发展的第一大杀手。没有现代化的养殖环境和科学管理经验的奶农对于奶牛疾病束手无策,这不仅直接降低了产奶量,而且也增加了奶牛的淘汰率。尽管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农村的疾病预防并没有真正的开展下去(如在疫苗注射上,大约70%的奶户不注射疫苗,仅有不到30%的奶户注射)。目前在整个农村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疾病预防系统,使得奶牛疾病预防不到位,为病菌的滋生和传播留下了空间。因此,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农村新型奶牛疾病预防体系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降低养牛饲料成本,应大力发展农业,实现“以农促牧,以牧促农”的发展模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9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