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与“悲惨增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正俊
“悲惨增长”是怎么发生的
“悲惨增长”,是指当一国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的增长而使产品出口增加时,不但没有带来该国的出口收入和福利水平提高,反而是降低了。导致这尴尬局面的直接原因是国际比价或贸易条件的恶化。导致“悲惨增长”的机制可概括为: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的增加,使该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导致出口产品产量的增加,当出口国该产品的出口量在世界市场上已占有一定比重并成为该产品的价格影响者时,增加的出口量必须降低价格才能被市场吸收。如果出口量上升带来的收入被产品价格下降抵消甚至绝对收入减少时,“悲惨增长”就产生了。我们可以试举例来说明这种情况。假设一个国家出口电脑而进口布(假设只有这两种商品参与国际贸易,而且是电脑价格的重要影响者),现在由于生产电脑的生产要素增加而导致电脑的产量增加。为了让市场完全吸收掉增加的电脑出口量,电脑生产国就不得不降低电脑的价格,这意味着每单位电脑换得的布的数量减少了,同时,消费者的微载满足程度也下降了,这就产生了“悲惨的增长”。
偏向出口产品的生产技术进步在事实上并不会导致“悲惨增长”
尽管人们十分关注偏向出口产品的生产技术进步下的“悲剧增长”问题,但在事实上,技术进步导致“悲惨增长”的可能性极小。从以上分析可知,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时,技术进步才有可能引发“悲惨增长”(该技术进步是出口品生产要素上的技术进步)。然而在现实中,以上条件是很难同时得到满足的,这是因为,虽然我们可以把技术进步视为生产要素内涵的增长,但它并不是简单的生产要素内涵的增长,它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首先,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产业部门内的技术进步常常可诱发或促进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例如,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它已越来越普遍地被用于各行各业,显著地提高着这些行业内的劳动生产率。也就是说,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它在有利于出口生产的同时,往往也提高了进口竞争品的生产能力,可能会减少进口竞争品的进口量,使进口竞争品价格降低,从而改善贸易条件,减少了“悲惨增长”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技术进步具有垄断性,它能创造超额利润。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新发明、新设计、新创造、专利等进步的技术往往首先掌握在少数甚至个别出口厂商手里,这些出口厂商会利用各种保护性手段来限制技术在国内国际的迅速扩散,以此来维护或试图创造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如果出口厂商在进步以前就是该产品的垄断者,那么技术进步后,该厂商仍然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来决定产量,以此来获得超额利润,而产量不会有大幅度变动,价格也就相对稳定。如果厂商在技术进步前不是该产品的垄断者,而在技术进步后生产出了同类产品的差异产品,那么该厂商就有可能会依据差异产品而成为垄断者,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在以上两种情况下,“悲惨增长”就不会发生。
几点启示
“悲惨增长”具有自己的发生机制,技术进步尽管是生产要素内涵的增长,但它并不是简单的生产要素内涵的增长,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不会带来“悲惨增长”。这有利于进一步思想的解放,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对推进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
转变观念,促进技术进步。我国正在目前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技术进步在这一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根本途径在改造旧设备、引进国外成熟的高新技术和设备,积极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寻找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因此,必须解除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悲惨增长”的担忧,获得进一步的思想解放,努力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先进的东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发展自己,增强经济实力,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把先进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自己的知识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我国的技术实力。在技术引进中,我们常常是重引进,轻吸收,依靠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在技术研究和开发着力方面不够,一定程度上已走入了误区。日本技术引经费用与消化吸收费用之比为1∶10,而我国仅为10∶1,不得不令人怀疑技术和设备引进的效益。企业和国家在投资于技术引进的同时,应把积极的消化和吸收与自主的研究和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引进效率。同时,要以资本为纽带,积极推动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把积极的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增强技术的自主开发应用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
重点扶持,增强“走出去”的实力。我国的资本、技术及资本技术双密集型行业,既是中国目前的工业优势所在,又是我国竭力扶持的进口替代和出口产业,如纺织、钢铁、石油石化、机械、汽车、家电等支柱产业等,为我国过去外贸出口额的持续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在已显得力不从心,主要是技术水平较低、冗员较多、生产率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体制还没有改革到位。高新技术产品和成套设备由于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应该成为出口的重点。应积极把传统产业改造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国家对此应给予足够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同时,建立起鼓励国内工业企业扩大出口、更好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促进体系,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1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