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海东 王凯丽

   摘 要: 教学质量监控是中职学校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学校在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实际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不足。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型,组织一整套严谨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体系,是提高中职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091-01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概述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学校为确保和提升教学质量,以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作为教学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理顺学校各级组织结构关系,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相关教学信息的收集处理为核心,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型,组织一整套严谨、务实、有效的规章制度运行体系,规范各种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及其他教学基本建设,最终形成能够推动教育发展和学校内涵提升的教学质量文化,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存在的不足
   1.参与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主体缺乏广泛性
   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必须建立在广泛的支持和参与之上。监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得监测评价结果可以相互印证、结合使用、减少误差,从而使监测评价结果更具权威性。而现实情况却是:第一,学生评价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反馈。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感受者,对教学质量评价具有最直接的经验意义,但同时它又表现为走过场或过于主观偏见。第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自我评价时,往往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思维定势,不是直接地去反思、剖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更多地以形式化的语言,以工作汇报的形式,以报喜不报忧的结论,来应付年度检查,使自我评价流于形式。第三,同行评价、学校评价具有专业性强、熟悉情况、容易组织和相对客观的特点,但这种评价客观上存在着人情面子、利益纠葛等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很容易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
   2.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标准缺乏弹性和发展性指标
   现行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标准存在如下问题:
   (1)片面性――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师生课外的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注重考察规范性和知识性等易于操作的指标,忽视考察素质性(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不易操作的指标;重结果评价不重过程评价,重环节评价不重整体评价。
   (2)静态性――现行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标准更侧重于那些描述性、表面性、易于量化的单因素监测评价指标,并将它们简单相加,缺乏教学各因素之间互动效应的监测评价指标,尤其缺乏那些潜在因素(如创造性、主体性等)的弹性指标。
   (3)程式化――现行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标准往往是用固定化、程式化的指标来衡量本应充满个性和特色的教学活动,难以触及教学最本质的东西,不能完整地反映教学质量。
   3.教学质量管理理念陈旧,评价和监控体系不顺畅
   对“质量”的理解不够深入系统,不能从系统的组织结构、任务和标准等诸多方面来考虑质量问题,缺乏优胜劣汰机制与竞争意识。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和处理系统建设滞后,相关制度不系统、不完备,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不能充分发挥监控与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三、构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路
   1.树立发展性、人本化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有效落实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教学是一种充满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培养人的活动,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公平良性的竞争环境,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教学质量应贯穿于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开始,直到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和毕业牛质量跟踪调查等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还包括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所有工作的质量,如学生管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
   中职学校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是质量监控的基本保证。应制定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等。专门成立由行业专家、职业技能中心专家、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等组成的教学工作委员会和各系部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应结合社会实际,加强对教学计划、教学标准等教学纲领性文件以及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制定的指导,严把教学管理的质量关。
   3.加强职教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人力保证
   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要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引导支持,着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着力完善职教师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用人机制,全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保持中等职业教育有持久的生命力、战斗力。
   4.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机制,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教学运行机制立足于教学的有序运行。内容涉及教学管理决策和教学任务分配、教务管理等。中等职业教育在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专业体系上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不同的,更应突出中职特色,培养社会需要的具备综合素质、理论素质、技能素质、智能素质的人才。
   (2)教学激励机制是以班级、年级、专业为单位进行教学质量考核。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奖优罚劣。通过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激励和制度激励等措施,探讨教学质量激励的若十因素,以提高教职工的教学积极性。
   (3)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制订要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及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估可分为多种形式,如常规评价、绩效评价、阶段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学员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要针对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生源质量、师资水平、课程等进行诊断性的评价;在教学过程的进行中,要对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教师教研能力、育人能力、师生关系、教风学风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结束阶段,要对学校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等进行系统的终结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工作密切联系起来。
   (4)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则主要是分析和研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通过教学信息收集、反馈、调控,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信息收集系统。教学信息的来源包括学生信息员和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教师课程总结、试卷分析、校督导组、毕业设计指导组、领导和同行听课、阶段性教学检查、校长信箱等多种渠道,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通过信息及时反馈,适时调整教学,不断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此外,各专业应坚持每年进行全方位的社会需求调研,通过与用人单位座谈、实地考察、电话访谈等方式,了解市场行情,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毕业生跟踪档案、定期回访毕业生、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认可度和人才质量需求,促进教学质量监控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马良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8(3).
   [2] 付萍,黄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精细化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3] 王东.关于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7.
   [4] 周培仁,唐树伶.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
   [5] 许建国.构建中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