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新”学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蕾
摘 要: 现在的教学要求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教材的使用中,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生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及团结协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是变传统的基础教学为创新性教学;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学生主动的思考、探索、发现、创造、使他们成为现在的学习主人,未来的社会主人。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更新观念、创设创新氛围;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要树立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 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 创造动机; 个性品质;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2-0124-01
传统教学重视基础教学,强调双基,使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教学体系强调系统性,比较完备、严谨,但对于高科技的21世纪,存在有一些弊端。而现在的教学要求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教材的使用中,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生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及团结协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是变传统的基础教学为创新性教学;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学生主动的思考、探索、发现、创造、使他们成为现在的学习主人,未来的社会主人。
一、更新观念、创设创新氛围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革新发展受到压抑,无法让学生进行真正的主体学习,更谈不上创造性。要使学生适应未来的形势、适应新教材,就必须变传统的教师权威式的师生关系为平等的互相尊重、相互促进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这样,创造性学习才有可能。
要实施真正的创新教育,就要实施真正的教学民主。陶行知说:“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学民主是创造力形成的阳光、雨露和沃土。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出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广泛持久的兴趣和寻根究底的好奇心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去大胆设想、敢于质疑;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创造动机;才能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圣人”形象是非常有害的,因为他妨碍了学生与教师间的平等交流,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造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创造意识来自于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产生创造的冲动,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的知识的意境。”
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就必然出现学生经常不用教师讲的或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的现象。而且正确的和错误都有可能出现,正确时,说明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原理;错误时,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说明了学生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也说明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但有许多一线的教师,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在一年级的新教材中就有这样的问题:原来有一些苹果,吃掉了16个,还剩下23个,原来有多少个?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16+23=39(个),但有个别的学生:39-23=16(个)很显然在传统的教学中,它是不对的。这时候老师如果只说:“不对,坐下。”教师简单的否定,使学生刚刚萌发的创新意识被扼杀了;但如果不急于否定,就有学生质疑到:“39-23=16(个),难道求的数量是16?”这时我让列此式的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并适时的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讨论,得出:“39-23=16(个)“(这是新教材给予学生的创造空间――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肯定;也是学生创新的开始。)我表扬学生的大胆设想具有创新性,并给予即时的表扬与肯定,这样的肯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意识,从而发现多种新颖、独特的解决方法。如此,不仅鼓励了学生最初的创新意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设想。这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世界的心理触角,是创造意识的体现。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不断的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敢于向传统方式和权威挑战,才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永远不满足的怀疑精神是创造之母。
三、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学生去从事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创造动机可以来自儿童的内在动机,也可以来自儿童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但对于小学生外在动机有更加直接的激励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肯定的表扬,激发学生各种创造动机,启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在《动手做》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拿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贴在白纸上作展示,班里一个学困生过来委屈的对我说:“老师,他们都说我做不了,不要我。”我的心揪了一下,对这个孩子说:“老师相信你,你会做的很好。”孩子信心十足的去了。另一个胆小的孩子对自己的作品不肯定、不敢展示,一直坐在座位上,这时,我走过去微笑的看着并对这个学生说:“很棒的,看你做的房子跟真的一样,快给大家展示一下吧!”这时,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信心十足的贴在黑板上,回来后竟对我说:“老师,我还可以再做一张吗?”这些不正说明了老师赞许的目光、极大的鼓励、及时的肯定可以极大的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吗?因此,教师外在的激励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活动。
创造动机还与学生的成就动机有关。成就动机广告的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有较强的毅力,富有挑战性,能从完成的任务中获得满足感,热衷于担任富有开创性的工作,并且完成任务时敢于创新。因此,在教学中,应分层次的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创造动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动机,是历史赋予每一个教师的使命。
四、树立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智商者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说明,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力发展的潜质。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等个性品质,在创造性活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和意志力。对于学生具有创造力的思想和行为,即有错误,也要加以鼓励和引导,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向老师挑战,敢于表新立异,敢于言别人所未言、别人所未做的事。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尤其注意,在提问、讲授、练习各个环节中,给学生留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是我的一些浅薄的看法。总之,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创造一种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敢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才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游铭钧著.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M].浙江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