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国锐 刘翠珍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山西 忻州 0340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6例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确诊为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应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中注意保护切口是预防的关键。
  【关键词】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33-0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故又有“现代病”之称。发生部位大多数在盆腔,但也可发生在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瘢痕。由于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不同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因此,我们对我院近12年间的16例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8年~2010年,我院收治的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病例共16例。其中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均为病理检查证实。术后均进行随访。年龄21~43岁,平均33.3岁;发病时间最长手术后4年,最短6个月,平均2年左右。
  1.2临床表现
  1.2.1 症状:患者均有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进行性加重的切口瘢痕处疼痛,出现逐渐增大的触痛结节和包块,月经后疼痛缓解,肿块缩小。抗炎治疗和物理治疗均无效。
  1.2.2 体征:瘢痕部位的结节质硬、边缘不齐,欠活动、压痛。直径在2-5cm,多为单发,少数数个结节融合在一起。
  1.2.3 辅助检查:局部超声检查表现为皮下或肌层内低回声肿块,不规则,无完整包膜,内部未见血流。血清CA125不同程度升高,平均38.8u/ml。
  2 结果
  16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月经干净后3-7天。手术方法:麻醉下行结节及结节周围结缔组织切除术,边缘距结节2-3cm。术后5-7天均痊愈出院。16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在增生的纤维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红细胞和炎细胞。手术治疗后均未加药物治疗。随访1年无复发。
  3 讨论
  3.1 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情况:由于妇产科手术日益普遍,切口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占内异症总的发生率为3.5%[1],腹壁切口内异症在足月剖宫产后发生率为0.03-0.4%,中孕期剖宫取胎后发生率为1.08%,会阴部位内异症少见约8.7/万[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不明,切口瘢痕内异症可能与子宫内膜移植有关。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种植能力不同,其顺序为月经后期>间歇期>分泌期>经前期>月经期>早期妊娠>晚期妊娠[3]。
  3.2 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主张手术切除病灶,既明确诊断又切除了病灶。手术中需彻底切除病灶,应切除病灶周边至少2~3cm的正常组织,以达到切除干净,避免术后复发。
  3.3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 因为切口内异症的直接诱因是手术,所以要严格把握剖宫产和会阴侧切的指征,尤其要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以减少医源性切口内异症的发生。剖宫产手术用中纱布保护好切口,减少宫腔内的血液污染切口;取出胎膜或胎盘后,及时更换无菌手套;胎盘娩出后迅速吸净血液,缝合子宫切口;接触宫腔的纱布或器械不要再接触腹壁切口部位;缝合腹壁切口时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会阴侧切口同样注意保护切口,如在手取胎盘或宫腔探查后要更换无菌手套,缝合前冲洗切口。此外,还应提高妇产科医生对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及时诊断,尽早手术切除。
  参考文献
  [1] 连丽娟,郎景和,郭丽娜.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68
  [2] 连丽娟,郎景和,郭丽娜.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69.
  [3] 冷金花,郎景和,杨佳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5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