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梦欣
【摘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而言,从工程项目建设意向的确定、工程项目的建成直到工程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都是其中的关键。工程造价管理不仅受到工程内容的影响,还与建设地区的竞技水平、建设者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以及当地的政策息息相关。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并因此提出了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改革措施,旨在为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造价管理;改革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的多源化、投资决策的分权化及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到现阶段招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施工、工程合同管理及建设监理制等的实行,都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发展,但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都没有过多的涉及。因此,针对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进行研究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是笔者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需求进行分析,对其中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有效调控、编制水平以及实际造价的反应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的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一、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在五十年代初步形成,八十年代逐步完善之后开始正式实施,是由国家对相关经济活动直接参与或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进行编制的概预算必须与不同设计阶段相符,其中概预算的编制方法、原则、内容及审批办法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并且其中对于所需材料的管理权限、编制、审批、费用定额以及概预算定额等各方面都要包涵。基于概预算定额的管理体系是随着历史的演进、革新和发展而逐步完善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特定的生产力条件和计划经济的相关属性决定了必须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关于经济技术的剖析和项目的规划考证无从谈起,从根本上讲,企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实体。
从广义上来说,概预算就是国家依靠行政和经济手段对经济直接参与和管理的行为,这样可以对工程造价的核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下,人工工资、材料设备的价格以及利税的分配等成为了工程造价的重要条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求对建筑工程的投资进行投入控制和评估预测。尤其在近年来,发达国家对工程造价的基本要求就是实施事前预控和全过程管理。而我国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一贯做法不能与新的造价管理相适应,导致长期不能达到工程造价的预控目标。此外,建筑工程造价人员的技术观念和造价测控意识的落后使得造价管理人员的本身素质很难得到提高。基于客观的建筑工程造价而言,我国学术界早在八十年代就提出了相关于工程造价管理及预控的措施,其相关部门也对于工程建设投资进行了预算覆盖全面延伸的要求和可行性的探究并提出了必要的规定。使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状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工程造价的现代化管理相结合,努力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全面完善符合我国客观国情的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工程造价的编制水平,推进建筑工程造价的发展步伐。
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措施
(一)结合新观念对全过程造价管理进行改革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适时根据项目进展的相关情况对造价的造价的偏差漏洞进行纠正,以保证项目施工阶段物力、人力、财力的合理配置,进而实现项目管理投资的既定目标,为企业赢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坚实的效益基础。针对项目的招标阶段、投资决策阶段、目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全过程中的造价管理活动我们称其为全程动态控制。笔者对各阶段控制造价的观点进行以下简单剖析:
1.投招标阶段。投招标制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建筑工程中降低成本,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更好的开展。在投招标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投招标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其次,标底的编制要追求高质量,对评标人员的要求追求高标准;再者,标底的确定要以坚持共赢为原则,充分考虑投招标双方的利益;此外,在招标过程中,要严格杜绝招标负责人利用投标方投标心切的心理,提出类似垫资施工货要求施工企业压价让利等不公平条件;最后,在评标过程中,对施工单位的选择要慎重,综合考虑其施工能力、施工资质、社会信誉及设备情况等综合条件。
2.项目设计阶段。在我国现阶段的工程建设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审核施工图预算、施工、结算工程款这几个阶段,而对工程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不够完善和重视。在该阶段中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基于经济与技术的相结合而展开的。笔者认为若在该阶段给予一定的重视,能够对后期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奠定相关基础。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对造价设计进行分析,为如何控制建筑工程投资而提供咨询服务,并建立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的桥梁,这样可以极大的增强对投资效率的控制,为工程后期的造价管理和控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规范建筑工程造价工作,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3.投资决策阶段。在投资决策这一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重点就是对建筑工程投资的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确定工程建设的规模,科学的考虑工程建设的综合情况,为项目决策提供经济服务。这时期的工作开展,应该从投资前景及建设规模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研究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对工程建设的投资做出正确的评价。此外,还要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在工程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因素,充分合理的进行投资估算,最大程度的降低投资决策风险。
4.工程施工阶段。在工程建设期间,由于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变得更加复杂,存在着很多影响因素,如政策性的变动、市场供求的波动、材料设备的价格变化、施工周期的延长等。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并加强各部门的管理职能与监督职能,对工程施工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严格控制施工期间出现的设计变更,对于变更程序要严格规范,对于确定需要变更的工程,及时进行工程量造价的变更分析;第二,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审核实际施工进度与施工图的进度计划,从而及时进行施工预算。对于超出设计预算的部分,要进行深入分析,与各施工部门沟通以便找出原因,并及时修改造价控制计划,确保对工程施工造价做到动态控制。
5.竣工结算阶段。不论是对业主还是施工单位而言,竣工结算都是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注意以下阶段:在工程验收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正、公平、严格、合理的原则;在工程的验收过程中,一定要对工程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工程的计价依据、取费标准、主材价格、结算方法及承诺的优惠条件等符合合同规定;对于工程内容的核实一定要结合竣工图、现场签证、现场工程内容与设计变更等进行;对于变更的工程部位竣工验收,一定要经项目负责人与监理工程师确认;对于重大的工程变更,还要有原设计部门的审批及设计单位负责人确认访客列入竣工结算;对于隐蔽工程的验收,要严格审核工程施工记录,确保其与竣工图保持一致。
(二)完善造价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强工程造价管理队伍的建设
在建筑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造价的管理具有复杂多变性,因此,要建立科学的工程造价专业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工程造价制度,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规范化;此外,由于工程造价的繁琐和有着很强的专业性,要求从事造价工作的人员除了有很强的专业水平外,还必须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还要对工程设计内容、项目管理及工程建设的过程有着全面的了解。所以,在工程建设的造价管理中,除了对管理过程重视外,还要重视以下几点:
1.完善造价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强对造价资料的管理和分析。(1)完善工程造价资料的管理。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要重视对造价资料的管理,将造价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每个项目完成后,造价人员都要及时将该项目的造价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并以规范的格式存储到信息管理系统中,为以后的项目造价资料管理提供参考。(2)加强对造价资料的分析。工程造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造价资料是根据建筑市场各类价格信息经过加工后做出的准确的、规范的信息,因此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对各种资料的积累分析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将分析后的资料整理存档,建立起专业的工程造价数据库。
2.加强工程造价管理队伍的建设。现阶段,我国相对发达国家的工程造价队伍在整体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想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必须加强造价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工程造价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对造价人员的资质一定要严格要求,除了在有一定的相关造价专业水平外,还要掌握有关工程技术知识,此外还要对经济、财务、造价方面、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有着全方位的了解,以应对不同类别的建筑工程造价及不同的工程造价影响情况。
总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就是在工程建设中对资金进行确定与控制,降低建设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要想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效率,就必须将现代管理理念充分融入造价管理,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将其变得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合理化。另外,加强工程造价管理队伍与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对工程造价进行高效的管理与控制,才能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小红.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科技博览.2011:12
[2]吴申.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之探析.价值工程.2011(6)
[3]乔礼宁.浅谈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1)
[4]蒋国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3)
[5]张桂兰.探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建材与装饰:上旬.市场营销.20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8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