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成本分析的内容和方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靳 刚

  摘 要:成本分析的核心就是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充分认识未被利用的劳动和物资资源,寻找利用不完善的部分和原因,发现进一步提高利用效率的可能性,以便从各方面揭露矛盾,找出差距,制定措施,使企业经济效益愈来愈好。
  关键词:成本分析;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178-01
  
  1 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本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2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
  (2)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3)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的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分析时的替代顺序。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4)计算替代指标。其方法是以基期数为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因素,逐步顺序地替换。每次用实际数替换基数指标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指标。每次替换后,实际数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就可以得出几个指标。在替换时要注意替换顺序,应采取连环的方式,不能间断,否则,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就不能与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异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5)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其方法是将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结果与这一因素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其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6)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该项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3 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个指标时,将与该指标相关但又不同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企业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在这些指标体系中,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受其影响的相关指标也会发生变化。如将利润指标与产品销售成本相比较,计算出成本利润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产品产量的变化,会引起成本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相关分析法找出相关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从而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
  目前,我们公司主要是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每月成本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与上月实际完成情况比较,与月度滚动预算比较,与国内同机型企业比较。通过与上月比较可以得出成本升降的主要原因是原燃料价格还是消耗指标的影响,进而对影响较大的地方在成本分析会上要求相关单位进行解释,找出成本升降的真正原因,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加以推广和控制。与每月月度预算的比较可以使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形成合力,强化了业务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运作机制,它直接涉及到公司的中心目标-利润,所有对公司损益有影响的项目都受到控制,包括成本费用的控制,分析出实际消耗与预算消耗指标的差距,找出差距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和改进措施。与国内同机型企业比较,也称对标,通过对标分析,找出自己与先进企业的差距,就等于告诉员工改革的必要;第二,了解先进企业是怎么做的,就找到了改革的路径;第三,向员工显示先进企业已取得的成就,用先进企业的指标来制定出自己企业的最终目标,就能激励员工朝着目标努力。
  总之,成本分析是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利用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资料,控制实际成本的支出,揭示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查明成本升降的原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7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