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10:创意从这里开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 磊

  2010年6期“主编的话”我曾以“世博,创意与文化遗产”为题发表了浅见.本期之所以再用“创意”一词含义更多:其一,本刊已与意大利著名建筑与艺术杂志I'ARCA签约并在本期于欧洲、中国等地共同推出大型“上海世博会专辑”;其二,本专辑的组稿由中意两刊共同完成.内容涉及与世博会相关的城市、建筑,艺术等方面.其三.I'ARCA杂志主编卡萨提(Casati)在为本期撰写的文稿中强调2010年是中意建交四十周年.中意建筑界合作是在延续并创新“马可.波罗计划”.其四,本期刊登的世博会项目与他刊不同之处是更多地从城市文化层面作拓展其五,本刊的创意还在通过中意合作的一系列努力去发掘一批在建筑.艺术、设计诸领域勇于交叉的学子.为中国建筑师与艺术家“走出去”创造氛围;其六.笔者认为城市建筑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是创意管理力,而其关键不在于资源动力和产业动力,而要靠善于自主策划、智慧生产的创意经理人的培育。
  从拓展创意的思路看.必须要研究建筑传播的谋略、传播的本质、传播的教育、传播的受众、传播的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传播的后现代主义及其传播的效果等。但我以为,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应忌“运动式”.极应在扎实求新的基础上推进。世博建筑作为记录当代文明并展示未来的承载体,每一届都以其方式呈现着不同创意与精彩.虽过去的经典之作倍受时光的洗礼.但正是因”创意“使它们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夺目的光芒。因此,研究世博会建筑,将达到完善主办城市.提供学习平台、孕育新理念等等效果。阅读世博会建筑.创意无限:是建筑.是跳动的音符,是吟唱的诗句.是凝固的音乐,是光彩变化下的诗歌神韵。我以为在上海世博会要投票选举最具创意及深刻内涵的馆,当属有6万根触须“蒲公英”的英国馆,该馆不仅外形好看,还有可以不断生长出创意的内容.其触须里藏着60万颗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英国伦敦是1851年首届世博会的主办城市.它更是老牌工业化国家群和最发达地区之一。近20年间它已经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又赢得全球三大广告产业中心、全球三大最繁忙电影制作中心和国际设计之都的称号.其中可持续的创意产业发展.已向全世界展现了这个魅力城市鲜活与动感的一面。在“创意”成为驱动经济的新引擎下.伦敦正成为全球最“酷”的城市,每年210亿英镑的产值.使创意产业成为伦敦的第二大支柱,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伦敦的创意产业值将达到300亿英镑。我想.凡置身于伦敦这“创意之都”的人在感受美丽风景的同时.也会感到政府及学术团体的支撑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沃土及雨露。
  作为由创意文化萌发的联想.这里不能不提及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在世博会“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苏州论坛上说”中国要让文化遗产拥有尊严,有尊严的文化遗产.一定会使城市更美好”。6月12日下午在全国政协礼堂,我主持了“大师之路.梁思成学术思想暨保护文化遗产国际论坛”.给我以深刻震撼的不仅有梁再冰女士对梁思成.林徽因开创保护建筑文化遗产思想及行动的感言.更有日本诸学者对侵华战争破坏中国文化的忏悔及对古都恩人梁思成的敬仰,愿它们成为纪念“7.7事变”的新警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02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