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叶状囊肉瘤X线诊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乳腺叶状囊肉瘤X线表现及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囊肉瘤X线表现。结果 乳腺叶状囊肉瘤肿块体积一般较大,钼钯X线片上病灶多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缘光滑的分叶状肿块。结论 叶状囊肉瘤多发于40~50岁中年妇女,病史多较长, 或肿块在短时期内迅速增长。肿块大、且呈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缘清晰、锐利,是诊断叶状囊肉瘤的重要依据,但需与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鉴别。
【关键词】 乳腺;叶状囊肉瘤; X线表现
乳腺叶状囊肉瘤发病率较低,约仅占全部乳腺肿瘤的0.2%~2.5%[1],容易误诊,为提高该病术前诊断水平,本文搜集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囊肉瘤,并对其X线征象、临床特点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1 材料方法
本组14例均为女性,年龄31~62岁,平均45.3岁,40岁以上占59%。病程3个月~10年。所有病例临床均表现为乳房肿块,肿块位于右乳6例,左乳8例,均为单发。14例为无痛性肿块, 短期内有肿块迅速增大病史8例,其中3例曾有同侧乳腺肿块切除史。1例为无痛性肿块3年,肿块迅速增大伴疼痛1个月。肿块质地韧、活动,边缘光滑。其中5例伴皮肤紧张变薄、发红、浅表静脉怒张;患侧腋淋巴结肿大1例。使用美国高玛公司生产高频钼靶机摄片,每例患者均常规摄乳腺轴位片和斜侧位片。其中6例加摄侧位片。
2 结果
钼靶X线片显示乳腺叶状囊肉瘤为圆形及椭圆形致密影, 边界清楚,多有分叶,肿块内偶见钙化,肿块大小不一,大的肿块外形呈分叶状,几乎占据整个患侧乳腺,表现为巨大致密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但皮下脂肪完整, 皮下脂肪层内可见迂曲扩张的静脉血管,乳头皮肤正常,本组病例中最大肿块约18.6 cm×21.3 cm,最小肿块约2.0 cm×2.6 cm,肿块密度均匀,边缘清晰、锐利,其中9例呈分叶状,1例见小斑点状钙化。X线诊断:纤维腺瘤5例,叶状囊肉瘤7例,良性肿瘤2例。
3 讨论
3.1 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占乳腺恶性肿瘤的比例不足1%[2]。约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2%~0.25%,为乳腺肉瘤中最为多见者,约占70%~80%[3]。叶状囊肉瘤是双相分化的肿瘤[4],通常是由良性腺上皮成分和恶性间叶组织混合组成恶性肿瘤,主要是间质成分病变。叶状囊肉瘤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30%的叶状囊肉瘤有术后局部复发并可有多次复发,即使良性局部切除复发率也相当高,Hajda的报道为18%,恶性者更高;10%~15%叶状囊肉瘤有转移,主要是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甚少。本病临床表现主要是无痛性肿块,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史较长,可达几年至几十年之久。少数可见短期内肿块迅速增长。
3.2 叶状囊肉瘤X线诊断主要依据病灶大小而定,较大病灶有特征性分叶外形,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血运丰富,皮下脂肪完整,乳头皮肤正常,本组7例病灶呈分叶状,占50%。小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边缘光滑,与纤维腺瘤无从区别。本组病灶平均大小约7.8~13.2 cm,比纤维腺瘤大。肿瘤内钙化很少见,本组1例,呈小斑点状,无特异性。
3.3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发病年龄以中年多见,本组平均年龄45.3岁,40岁以上占59%,较文献报道年轻,文献报道40~59岁,比纤维腺瘤患者的平均年龄大20岁,病史较长,常有病灶短期内迅速增大病史,本组有8例病灶突然增大,占57%。肿块大多位于外上象限,单侧多见,本组均为单侧;淋巴结转移罕见,本组见1例。
3.4 叶状囊肉瘤发病率较低,容易误诊,小病灶与纤维腺瘤难以区别,需结合年龄及病史加以分析;较大病灶可根据其明显分叶,边缘光滑、锐利,血运增加,无皮肤增厚凹陷等一些特征作出正确诊断。乳腺癌边缘常不整齐,有毛刺或浸润,皮肤常受累,分叶没有叶状囊肉瘤明显。因此,乳腺叶状囊肉瘤诊断需综合判断,充分认识其X线特点,则可得出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乳腺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5-127.
[2] 李树玲.乳腺肿瘤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41-242.
[3] Salamonn WI. M alignant Cystosarcoma phyllodes. An unusual presentation and reviewof the literature. JMed liban, 1993,41(1): 40-43.
[4] 张岩.乳腺肉瘤//许良中.乳腺病理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97-204.
[5] 赵弘.乳腺叶状囊肉瘤的X线表现.放射学实践,2003,18(6): 4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8011.htm